木瓜枝
《*辞典》:木瓜枝
拼音注音
Mù Guā Zhī
出处
《别录》
来源
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枝叶。
性味
《纲目》:"酸涩,温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《别录》:"主湿痹邪气,霍乱大吐下,转筋不止。"
复方
治小儿热痢:煮木瓜叶饮之。(《千金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木瓜枝
拼音注音
Mù Guā Zhī
英文名
twig and leaf of Common Floweringquince
出处
出自《名医别录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皱皮木瓜的枝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haenomeles speciosa(Sweet)Nakai[C.lagenaria (Loisel.) Koidz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。
原形态
皱皮木瓜 落叶灌木,高约2m。枝条直立开展,有刺,小枝圆柱形,微屈曲,无毛,紫褐色或黑褐色,有疏生浅褐色皮孔。叶片卵形至椭圆形,稀长椭圆形,长3-9cm,宽1.5-5cm,基部楔形至宽楔形,边缘有尖锐锯齿,齿尖开展,无毛或下面沿叶脉有短柔毛;叶柄长约1cm;托叶大形,草质,肾形或半圆形,边缘有尖锐重锯齿,无毛。花先叶开放,3-5朵簇生于二年生老枝上;花梗短粗,长约3mm或近于无柄;花直径3-5cm;萼筒钟状,外面无毛;萼片直立,先端圆钝,全缘或有波状齿;花瓣倒卵形或近圆形,基部延伸成短爪长10-15mm,宽8-13mm,猩红色,稀淡红色或白色;雄蕊45-50,长约花瓣之半;花柱5,基部合生,无毛或稍有毛,柱头头状,有不明显分裂,约与雄蕊等长。果实球形或卵球形,直径4-6cm,黄色或带黄绿色,有稀疏不明显斑点,味芳香;萼片脱落,果梗短或近于无梗。花期3-5月。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栽培或野生。资源分布:分布华东、华中及西南各地。
性味
酸涩;温;无毒
归经
肝;胃经
功能主治
祛湿舒筋。主霍乱大吐下;腹痛转筋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
各家论述
《别录》:主湿痹邪气,霍乱大吐下,转筋不止。《千金方》:治小儿热痢,煮木瓜叶饮之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浮小麦
- 白苏叶
- 苦檀子
- 罗汉松根皮
- 何首乌
- 蜣螂
- 鱼油
- 剑皮树菌
- 白扁豆
- 美商陆
- 树腰子
- 疏松卷柏
- 大粘药
- 通城虎
- 粳谷奴
- 通脉丹
- 矮脚苦蒿
- 黄鼬
- 白杨枝
- 土附子
- 九倒生
- 防已
- 吊罗果
- 附子
- 大皂角
- 浆水
- 大鲵
- 光叶密花豆
- 百脉根
- 桉油
- 青江藤
- 三丫苦叶
- 石草鞋
- 万丈深茎叶
- 鸭儿芹根
- 马蹄金
- 小旋花
- 寒莓叶
- 虎石头
- 黄菀
- 黄花地桃花
- 鸭脚木皮
- 藤槐
- 牙新渊
- 蜂窝草
- 贯众
- 山野芋
- 紫花芥
- 鸊鷉
- 鸡蛋壳
- 蕨萁
- 蛇百子
- 紫花地丁
- 栾樨
- 枫杨
- 天香炉
- 裂叶秋海棠
- 随手香
- 石彭子
- 虎杖
- 勒马回
- 散血莲
- 海韭菜
- 杏子
- 鳕鱼
- 野漆树叶
- 三叶青
- 毛血藤
- 钮子七
- 鱼鳔
- 矮地茶
- 蹋菜
- 鱼脑石
- 川贝母
- 赤茯苓
- 钓樟根皮
- 地丁
- 穿山龙
- 荚蒾
- 阔叶十大功劳
- 桂枝
- 红楤木
- 酸水草
- 白马阴茎
- 南牡蒿
- 簇生卷耳
- 竹叶兰
- 五爪龙
- 括金板
- 擘蓝
- 方叶五月茶
- 含羞草根
- 使君子叶
- 蜥蜴
- 茨菇草
- 榕树果
- 玳瑁
- 绣球花
- 黑头草
- 空心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