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睛草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眼睛草
别名
望北京、一支林
来源
荨麻科眼睛草Procris wightiana Wall. ex Wedd.,以茎、叶入药。
生境分布
云南。
性味
微苦、酸,凉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退翳明目。
角膜云翳,急性结膜炎:鲜品适量煎水,冷却过滤滴眼,每日2~3次。
水火烫伤:鲜叶适量捣烂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中华本草》:眼睛草
拼音注音
Yǎn Jinɡ Cǎo
别名
望北京、石骨丹、一支林、乌来草、下山连、山七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荨麻科植物藤麻的茎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rocris wightiana Wall.ex Wedd.[P.crenataC.B.Robins.;P.laevigata auct.non B1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鲜用。
原形态
草本,全株无毛。茎基部肉质,生根。叶通常生于上部或簇生于顶端,对生,其中一退化叶极小,披针形或长椭圆形,长4-8mm,近无柄,通常脱落。正常叶膜质或纸质,叶柄长3-8mm;托叶2,极小;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或倒卵状长圆形,长8-18m,宽2.5-4cm,略偏斜,两侧近对称,先端渐尖或急尖,基部为偏斜的楔形,边缘自中部以上有直角状锯齿或圆锯齿,钟乳体线状,背面的较稠密,分布均匀,叶脉羽状,侧脉每边7-10条,明显,在叶缘前弯拱,连接或不连结而直达叶边,网脉不明显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,通常雄花序生于下部,雌花序生于上部,偶或雌花序与雄花序团集于同一节上;雄花序疏散,簇生,有短丝状的总花梗,花少数,花萼裂片长椭圆形或卵形,顶端有小角;雌花序呈头状,直径2-3mm,有短棒状的总花梗,簇生,花多数,苞片极细小,近鳞片状,花5基数,花萼裂片极细小,倒卵形,兜状,透明,先端有龙骨状突起;子房卵形,两侧压扁,有黄棕色条纹。瘦果卵形,长0.7-lmm,扁形。花期春、夏季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中海拔至高海拔的密林下溪边岩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微苦;性凉
功能主治
退翳明目;清热解毒;散瘀消肿。主角膜云翳;风火赤眼;烧烫伤;跌打损伤;骨折;无名肿毒;皮肤溃疡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捣敷或煎水,冷却过滤作滴液用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母猪藤
- 雪里见
- 枣树皮
- 木瓜枝
- 淡菜
- 香叶天竹葵
- 羊舌树
- 跌打老
- 苞蔷薇根
- 羚羊肉
- 灯台树
- 新疆芍药
- 三钻七
- 海蕴
- 大叶金锦香
- 野冬青果
- 小叶买麻藤
- 皮袋香
- 土密树
- 红牛尾七
- 鹦鹉
- 土丹参
- 肾精子
- 油菜子油
- 狐肝
- 刺槐
- 木香子
- 凤眼果壳
- 打火草
- 乌桕木根皮
- 短穗草胡椒
- 翡翠
- 白地紫菀
- 李根
- 红丝线
- 丁榔皮
- 粤万年青
- 鸟巢菌
- 大麦醋糟
- 杨梅树
- 鹌鹑蛋
- 跌破勒
- 剑叶紫金牛
- 黑种草子
- 黄荆
- 血当归
- 大花素馨花
- 羊齿天冬
- 白粱米
- 云南风车子
- 豆蔻
- 香茅
- 栾樨
- 赤茯苓
- 老君须
- 麦饭石
- 十八症
- 鳖胆
- 小白绵参
- 阔叶水竹叶
- 豆黄
- 大尾摇
- 鳖肉
- 眼睛草
- 小喇叭
- 鸡屎藤果
- 衣鱼
- 灯油藤子
- 莲须
- 白苣
- 小叶爱楠
- 赤扬
- 羽裂星蕨
- 苦蒿
- 砂仁花
- 金星蕨
- 石豇豆
- 土茯苓
- 茯神木
- 钓杆柴
- 玄精石
- 薜荔汁
- 长年兰
- 石榴叶
- 矩叶大青
- 地涩涩
- 棵麻
- 红血藤
- 乔木五加
- 冰糖
- 菊三七
- 落花生
- 红轮千里光
- 蟋蟀
- 黄柏
- 黄鳝藤
- 牛舌草
- 波叶紫金牛
- 芙蓉叶
- 紫阳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