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睛草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眼睛草
别名
望北京、一支林
来源
荨麻科眼睛草Procris wightiana Wall. ex Wedd.,以茎、叶入药。
生境分布
云南。
性味
微苦、酸,凉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退翳明目。
角膜云翳,急性结膜炎:鲜品适量煎水,冷却过滤滴眼,每日2~3次。
水火烫伤:鲜叶适量捣烂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中华本草》:眼睛草
拼音注音
Yǎn Jinɡ Cǎo
别名
望北京、石骨丹、一支林、乌来草、下山连、山七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荨麻科植物藤麻的茎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rocris wightiana Wall.ex Wedd.[P.crenataC.B.Robins.;P.laevigata auct.non B1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鲜用。
原形态
草本,全株无毛。茎基部肉质,生根。叶通常生于上部或簇生于顶端,对生,其中一退化叶极小,披针形或长椭圆形,长4-8mm,近无柄,通常脱落。正常叶膜质或纸质,叶柄长3-8mm;托叶2,极小;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或倒卵状长圆形,长8-18m,宽2.5-4cm,略偏斜,两侧近对称,先端渐尖或急尖,基部为偏斜的楔形,边缘自中部以上有直角状锯齿或圆锯齿,钟乳体线状,背面的较稠密,分布均匀,叶脉羽状,侧脉每边7-10条,明显,在叶缘前弯拱,连接或不连结而直达叶边,网脉不明显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,通常雄花序生于下部,雌花序生于上部,偶或雌花序与雄花序团集于同一节上;雄花序疏散,簇生,有短丝状的总花梗,花少数,花萼裂片长椭圆形或卵形,顶端有小角;雌花序呈头状,直径2-3mm,有短棒状的总花梗,簇生,花多数,苞片极细小,近鳞片状,花5基数,花萼裂片极细小,倒卵形,兜状,透明,先端有龙骨状突起;子房卵形,两侧压扁,有黄棕色条纹。瘦果卵形,长0.7-lmm,扁形。花期春、夏季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中海拔至高海拔的密林下溪边岩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微苦;性凉
功能主治
退翳明目;清热解毒;散瘀消肿。主角膜云翳;风火赤眼;烧烫伤;跌打损伤;骨折;无名肿毒;皮肤溃疡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捣敷或煎水,冷却过滤作滴液用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倒提壶
- 向日葵叶
- 小黑药
- 小贯众
- 黎辣根
- 裂果卫矛
- 小旋鸡尾
- 小千金
- 红丝线
- 胆星
- 野油麻
- 小花鸢尾
- 百解藤
- 梁王茶
- 关木通
- 鄂报春
- 一枝黄花
- 云南希草
- 罗勒根
- 鸬鹚翅羽
- 堇宝莲叶
- 滇苦菜
- 土贝母
- 盾叶薯蓣
- 短柄菝葜
- 棣棠花
- 软水黄连
- 海莲果
- 鸡冠草
- 薤白
- 鹿角草
- 蓝实
- 多蒴曲尾藓
- 天韭
- 鸬鹚骨
- 豆蔻壳
- 路旁菊
- 小茜草
- 荷蒂
- 脉耳草
- 龙利叶花
- 乌骚风
- 大叶马尾连
- 芦荟
- 白头翁
- 乌贼鱼肉
- 小罗伞
- 喜树皮
- 凤凰衣
- 杜仲藤
- 瑞香
- 大过路黄
- 鞑新菊
- 川黔鸭脚木
- 大花剪秋罗
- 凉伞盖珍珠
- 打箭菊
- 山樱桃
- 光肺筋草
- 蛇含
- 蜀葵苗
- 斑地锦
- 肉苁蓉
- 鸡血藤
- 白矾
- 毒芹根
- 蛇婆
- 布荆
- 牛靥
- 大叶香薷
- 牛大力
- 丝瓜子
- 雕爪
- 蒲桃种子
- 椰子浆
- 瓢瓜
- 野灯草
- 马骝卵
- 狗尾草
- 露蜂房
- 红酸杆
- 青蛇藤
- 浙江过路黄
- 翠雀花
- 落地小金钱
- 香茶菜
- 紫花一炷香
- 白豆蔻壳
- 白千层
- 老鹤草
- 虾蟆脑
- 乱角莲
- 通城虎
- 黄颡鱼颊骨
- 齿叶橐吾
- 双肾子
- 车桑仔
- 黑面叶
- 皱叶狗尾草
- 南鹤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