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苣
《*辞典》:白苣
拼音注音
Bái Jù
别名
生菜(《千金·食治》),石苣(《纲目》),千层剥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。
出处
《千金·食治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莴苣的栽培种-白苣的茎、叶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莴苣"条。
性味
苦,寒。
①《千金·食治》:"味苦,平,无毒。"
②《嘉祐本草》:"味苦,寒。"
归经
《本草求真》:"入肠、胃。"
功能主治
治热毒,疮肿,口渴。
①《千金·食治》:"益筋力。"
②孟诜:"补筋骨,利五脏,开胸膈壅气,通经脉,止脾气。令人齿白,聪明少睡,可常食之。"
③《日用本草》:"解热毒,消酒毒,止渴,利大小肠。"
注意
《四声本草》:"患冷气人食之即腹冷,亦不至苦损人,产后不可食,令人寒中,小肠痛。"
复方
治鱼脐疮,其头白似肿,痛不可忍者:先以针刺疮上及四畔作孔,捣白苣取汁,滴着疮孔中,如无,以干白苣末用敷。(《千金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白苣
拼音注音
Bái Jù
别名
石苣、千层剥
英文名
Stem and leaf of Garden Lettuce
出处
出自1.《千金.食治》。2.《纲目》:白苣,处处有之。似莴苣而叶色白,折之有白汁。正、二月下种,四月开黄花如苦荬,结子亦同,八月、十月可再种。故谚云,生菜不离园。按《事类合壁》云,苣有数种,色白为白苣,色紫为紫苣,味苦者为苦苣。3.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白苣与莴苣同而色白,剥其叶生食之,故俗呼生菜,亦曰千层剥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生菜的茎、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actuca satiua L.var .romana Hort.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,洗净,切片或切碎,鲜用。
原形态
莴苣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,高30-100cm。茎粗,厚肉质。基生叶丛生,向上渐小,长圆状倒卵形,长10-30cm,全缘或卷曲皱波状;茎生叶互生,椭圆形或三角状卵形,基部心形,抱茎。头状花序有15个小花,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状圆锥花序;舌状花黄色。瘦果狭或长椭圆状倒卵形,灰色、肉红色或褐色,微压扁,每面有纵肋7-8条,上部有开展柔毛,喙细长,淡白色或褐红色,与果身等长或稍长,冠毛白色。花果期5-7月。
性味
味苦;甘;性寒
归经
归胃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止渴。主热毒疮肿;口渴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0-60g。外用:适量,捣汁滴。
注意
《四声本草》:患冷气人食之即腹冷,亦不至苦损人。产后不可食,令人寒中,小肠痛。
各家论述
1.《千金·食治》:益筋力。2.孟诜:补筋骨,利五脏,开胸膈壅气,通经脉,止脾气。令人齿白,聪明少睡,可常食之。3.《日用本草》:解热毒,消酒毒,止渴,利大小肠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厚皮树皮
- 刺葡萄根
- 太白贝母
- 披麻草根
- 蔷薇叶
- 省雀花
- 花生壳
- 炙黄芪
- 豇豆壳
- 茉莉
- 小金樱
- 迷迭香
- 扁豆花
- 驴蹄
- 小红苏
- 苜蓿
- 兔骨
- 束花石斛
- 屈头鸡根
- 南蛇藤
- 泡桐木皮
- 芋头
- 灯台菜
- 马勃
- 三月泡
- 玉簪花根
- 匙羹藤
- 梅花刺果
- 八角枫
- 曲枝假蓝
- 菊苣
- 野竹兰
- 大母猪藤
- 狗尾巴参
- 小飞蓬
- 天葵草
- 灯心草
- 密褶红菇
- 广枝仁
- 白花柴
- 候风藤
- 银柴胡
- 玉叶金花
- 细柄薯蓣
- 对叶林根
- 猪毛针
- 合掌消
- 天南星
- 野火绳
- 及己
- 墨汁鬼伞
- 大树甘草
- 苍蝇草
- 止泻木皮
- 大昏头鸡
- 灵猫肉
- 茺蔚子
- 太白花
- 头顶一支花
- 秋牡丹根
- 甘土
- 厚叶素馨
- 秋海棠
- 骆驼蹄草
- 毛草龙
- 黄屈花
- 花叶竹芋
- 单条草
- 天蓬草
- 母丁香
- 狗爪豆
- 白头翁
- 还亮草
- 天水蚁草
- 天萝水
- 大鹅儿肠
- 梦花根
- 母猪半夏
- 花椒根
- 制何首乌
- 枫寄生
- 金银花露
- 天脚板根
- 紫萁
- 竹凌霄
- 土一枝蒿
- 灯笼果
- 干饧糟
- 山甘草
- 萝芒树皮
- 九连灯
- 天山花楸
- 西瓜霜
- 藿香露
- 胡颓子根
- 托腰散
- 羚羊肉
- 花鱼
- 六方藤
- 掉毛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