候风藤
《中华本草》:候风藤
拼音注音
Hòu Fēnɡ Ténɡ
出处
候风藤始见于《植物名实图考》蔓草类:"候风藤,南康(在今江西省南部地区南康县境内)山田膛上多有之。长茎丛生,高三四尺,不作藤蔓。叶如木樨叶,面青绿,背黄白,有赭纹。春开白花,下垂如橘柚花,长瓣五出,反卷向上,中突出黄蕊一簇。"以上描述和候凤藤形态图所示特征均与现安息香科植物野茉莉相符。另《植物名实图考》群芳类载有"野茉莉"一条,但依据其文字和附图特征来看,则非本种,而应是紫茉莉科植物紫茉莉(Myr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安息香科植物野茉莉的叶或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tyrax japonicus Sieb.et Zucc.采收和储藏:叶,春、夏季采收;果实,夏、秋季果熟期采摘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灌木或小乔木,高4-8m,稀高达10m。树皮灰褐色或黑褐色,嫩枝被淡黄色星状毛,后变为无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5-10mm,疏被星状短柔毛;叶片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,长4-10cm,宽1.5-6cm,先端急尖或渐尖,基部楔形或宽楔形,全缘或上半部具疏齿,上面除叶脉疏被星状毛外,其余无毛而略粗糙,下面仅主脉和侧脉汇合处有白色髯毛;侧脉5-7对。花单生叶腋或2-5朵成总状花序,长5-8cm;花梗纤细,无毛,长2-3cm;小苞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,无毛,易落;花萼杯状,有5短齿;花白色,花冠5裂,裂片卵形、倒卵形或椭圆形,两面均被星状毛;雄蕊10,花丝等长,上部分离,下部联合成筒,下部被白色长柔毛。果实近球形至卵形,直径8-10mm,先端具小尖头,外面密被及色星状绒毛。种子褐色,表面具深皱纹。花期4-7月,果期7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00-1800m的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北自秦岭和黄河以南,东起山东、福建,西至云南东北部和四川东部,南达台湾、广东和广西北部。
性味
辛;苦;性温;小毒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舒筋通络。主风湿痹痛;瘫痪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1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翼核果
- 化香树
- 萤火
- 护心胆
- 羊角扭
- 合萌
- 哈士蟆
- 芸薹子油
- 厚叶旋蒴苣苔
- 羊毛草根
- 羊髓
- 羊皮
- 羊角拗
- 乌蛇皮
- 药用狗牙花
- 蘡薁
- 厚叶子树
- 羊角桃
- 芋
- 华南实蕨
- 羊肺
- 羊黄
- 壶卢子
- 羊屎条根
- 含羞草
- 羊红膻
- 羽叶三七
- 合萌叶
- 化金丹
- 羊洪膻
- 羊肚
- 化血胆
- 蝇子草
- 腰子草
- 羊屎条花
- 芫花根
- 翼首草
- 羊蹄肉
- 羊胡髭草
- 芸香草
- 腊雪
- 麻秸
- 美人蕉
- 三升米
- 天山雪莲花
- 芋头花
- 羊毛绒球蟹
- 七里香
- 蘡薁藤
- 羊蹄叶
- 华金腰子
- 羊靥
- 喉咙草
- 会东藤
- 羊蹄暗消
- 芋叶
- 化药
- 回回蒜果
- 华南桦
- 华细辛
- 寒莓
- 华清香藤
- 华紫报春花
- 羊屎果
- 芫荽茎
- 华罂粟
- 羽裂星蕨
- 芋儿七
- 寒莓根
- 药鼠李实
- 合欢花
- 华南胡椒
- 寒水石
- 化气兰
- 华东阴地蕨
- 护耳草
- 华西小石积
- 羊蹄实
- 胭脂花
- 蘡薁根
- 羊踯躅根
- 粉绿藤
- 紫筒草根
- 金线风
- 下冈哇
- 细叶泥炭藓
- 震天雷
- 省雀花
- 鲤鱼皮
- 华南舌蕨
- 长管香茶菜
- 穿心莲
- 倒吊蜡烛
- 青药
- 洋葱
- 盐蛇
- 玉珊瑚根
- 玉米轴
- 盐蒿
- 禹粮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