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西小石积
《中华本草》:华西小石积
拼音注音
Huá Xī Xiǎo Shí Jī
别名
黑果、糊炒豆、棱花果树、马屎果、蒿叶叶、地石榴、小黑果、老鸦果、小石积木、沙糖果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华西小石积的叶或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steomeles schwerinae Schneid.[O.chinensis Lingsh.et Borza]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叶,鲜用或晒干;夏、秋季挖根,洗净,切段晒干。
原形态
华西小石积,落叶或半常绿灌木,高1-3m。小枝细弱微弯,红褐色或紫褐色,幼时密被灰白色柔毛,后渐脱落,多年生枝黑褐色。奇数羽状复叶,互生,具小叶片7-15对,连叶柄长2-4.5cm,幼时被绒毛;托叶披针形,有柔毛,时落;小叶片对生,椭圆形、椭圆状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,长5-10mm,宽2-4mm,先端急尖或突尖,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,全缘,两面均疏被柔毛,下面较密,小叶柄极短;叶轴上有窄叶翼。花两性;顶生伞房花序,有化3-5朵,直径2-3cm;总花梗和化梗均密被灰白色柔毛;苞片线状披针形,早落;萼筒钏状;萼片5,与萼筒近等长,外面有柔毛;花瓣5,长圆形,白色;雄蕊20;花柱5,基部被长柔毛,柱头头状。梨果卵形或近球形,直径6-8mm,蓝黑色,萼片宿存反折;小核5,骨质,表面粗糙。花期4-5月,果期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500-3000m的山坡灌丛或田边路旁干燥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甘肃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,本品复叶有小叶片15-31,多脱落。完整小叶片呈椭圆形、椭圆状长圆形或倒卵状短圆形,长5-10mm,宽2-4mm,全缘,先端急尖或突尖,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,两面均被疏柔毛。小叶无柄或近无柄。质脆易碎。
化学成分
叶和针叶主含儿茶酚(catechol),(-)表儿茶酚[(-)-epicatechol]及没食子酰儿茶酚(gallocatecholo)等。
性味
味微涩;性平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收敛止泻;祛风除湿。主疮疡肿毒;咽喉肿痛;痄腮;痢疾;泄泻肠风下血;阴挺;风湿痹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9g。外用:适量,鲜吐捣敷;或研末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阳桃
- 象皮
- 铁钉菜
- 都咸子
- 蓝花侧金盏
- 岩泽兰
- 华东瓶蕨
- 鸡冠苗
- 棕树心
- 茸毛木蓝
- 盾果草
- 短叶锦鸡儿
- 樟树果
- 水毛花
- 鸡矢藤
- 棕榈皮
- 铁箭矮陀
- 鸡脚草乌
- 匙叶伽蓝菜
- 蕨
- 狭头橐吾
- 鹿耳翎
- 翅茎蜂斗草
- 牛奶莓
- 苞叶木
- 草原老鹳草
- 独花兰
- 四川澄茄子
- 长叶紫珠
- 红头小仙
- 塔黄
- 蚺蛇肉
- 蒲黄
- 顺地红
- 茶膏
- 鼠脂
- 蝙蝠
- 铁线莲
- 丝棉木
- 桂丁
- 鸡血七
- 钓兰
- 圆叶锦葵根
- 大鳞毛蕨
- 龙牙草根
- 蚕豆茎
- 獭子树
- 鼠舌草
- 辣椒茎
- 倒挂金钩
- 水杨枝叶
- 单头紫菀根
- 芦花
- 小叶眼树莲
- 艾实
- 菰米
- 羊角扭
- 微毛柃
- 环草
- 万年柏
- 大枣
- 甘土
- 左黑果
- 益母草
- 黄鳝藤
- 铁破锣
- 雪上一枝蒿
- 香柏
- 鳕鱼鳔
- 雄黄兰
- 香水塔花
- 锡矿
- 华东瘤足蕨
- 香果脂
- 香茶菜根
- 香草仔
- 鳕鱼骨
- 雪山甘草
- 雪梨膏
- 香花菜
- 香槁树
- 香胶木
- 香苏草
- 鳕鱼
- 香油罐
- 刺槐
- 香菊
- 香椿子
- 香橼叶
- 香胶木叶
- 香花刺
- 雪山芪
- 香菇
- 香青
- 香青兰
- 香茅
- 香茅花
- 香茹
- 香蕉弄蝶
- 香面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