壮筋草
《*辞典》:壮筋草
拼音注音
Zhuànɡ Jīn Cǎo
出处
《陕西中草药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杭子梢的根。夏、秋采挖,洗净,切片,晒干备用。
原形态
落叶灌木,高达2.5米。幼枝密被白色短柔毛。3出复叶,互生;顶端小叶矩圆形或椭圆形,长3~6.5厘米,宽1.5~4厘米,先端圆或微凹,有短尖,基部圆形,上面无毛,网脉明显,下面有淡黄色柔毛;侧生小叶较小,托叶披针形。总状或圆锥花序,顶生成腋生;花蝶形,紫色;花萼宽钟形,萼齿4,有疏柔毛;雄蕊10,2体。荚果斜椭圆形,膜质,长约1厘米,具网纹。花期4~8月。果期9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、山沟、草坡、林缘或疏林中。分布辽宁、河北、河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江苏、湖北、四川等地。
性味
苦微辛,平。
功能主治
舒筋活血。治肢体麻木,半身不遂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3钱;或浸酒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壮筋草
拼音注音
Zhuànɡ Jīn Cǎo
别名
假花生、马料梢、细叶马料梢、鹁鸪梢、死百活、山佛豆、木本见肿消、万年梢。
英文名
Root of Chinese Clovershrub
出处
出自《陕西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杭子梢的根或枝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mpylotropis macrocarpa(Bunge)Rehd.[Lespedeza macrocarpa Bunge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根部或采枝叶,洗净,切片或切段,晒干。
原形态
杭子梢 落叶灌木,高达2m。幼枝上密被白短柔毛。三出复叶,互生;叶柄长2-5cm,被短柔毛;顶端小叶长圆形或椭圆形,长3-6.5cm,宽1.5-4cm,先端圆而凹,有短尖,基部圆形,上面无毛,网脉明显,下面有淡黄色柔毛,侧生小叶较小;小叶柄极短,密被锈色毛;托叶披针形。总大辩论或圆锥花序,顶生或腋生,花梗细长,长达3-5cm,有关节,被绢毛;苞片早落;花萼钟状,萼齿4,有疏柔毛;花冠蝶形,紫色,长约10mm;雄蕊10,二体。荚果余斜椭圆形,长1-1.5cm,膜质,具网纹,先端具短喙。花期8-9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0-1200m的山坡、沟谷、灌丛或林缘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西南、及陕西、甘肃、湖北、四川等地。
性味
苦;微辛;平
归经
肝;脾经
功能主治
疏风解表;治血通络。主风寒感冒;痧症;肾炎水肿;肢体麻木;半身不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;或浸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春花胡枝子
- 节节茶
- 黄蜀葵
- 细辛
- 金环蛇
- 光枝勾儿茶
- 酸模叶橐吾
- 赤地榆
- 小叶买麻藤
- 酸不溜根
- 冬葵
- 糙叶千里光
- 山乌龟
- 梁王茶
- 莺
- 岩葱
- 三七草
- 芦荟花
- 石韦根
- 老鸦胆叶
- 青钱柳叶
- 矮脚苦蒿
- 东风螺壳
- 药鼠李实
- 黄芩子
- 金箔
- 紫萁苗
- 曲花紫堇
- 烟锅草
- 何首乌
- 卷丹
- 豹子眼睛果
- 毛药
- 黄竹参
- 铁栏杆
- 华凤仙
- 球衣藻
- 毛叶轮环藤
- 杜仲藤
- 贯众
- 尖齿耳蕨
- 薇籽
- 地锦槭
- 海虾
- 黑壳楠
- 詹糖香
- 廉姜
- 牛心果
- 三角草
- 美脉藁本
- 多穗石柯
- 榆叶
- 皮袋香
- 白芥
- 大羽藓
- 香橼叶
- 甘遂
- 癞树叶
- 野葡萄藤
- 秤砣梨根
- 孔公孽
- 黄荆枝
- 臭冷杉
- 黄秋葵叶
- 羊蹄实
- 金钗
- 楸木皮
- 新香草
- 偷筋草
- 墙草根
- 木瓜
- 毛花槭
- 假香附
- 调经草
- 槟榔花
- 光棍草
- 野油麻
- 黄麻根
- 鮧鱼尾
- 胖大海
- 灵香蒿
- 马比木
- 刺血红
- 三尖杉根
- 苏木
- 杉叶藻
- 白苏梗
- 姜味草
- 棕榈子
- 伤寒头
- 滇苦菜
- 密叶天胡荽
- 兰花叶
- 钩钱草
- 核桃青龙皮
- 绛梨木叶
- 桑芽茶
- 金丝草
- 大风药
- 双肾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