壮筋草
《*辞典》:壮筋草
拼音注音
Zhuànɡ Jīn Cǎo
出处
《陕西中草药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杭子梢的根。夏、秋采挖,洗净,切片,晒干备用。
原形态
落叶灌木,高达2.5米。幼枝密被白色短柔毛。3出复叶,互生;顶端小叶矩圆形或椭圆形,长3~6.5厘米,宽1.5~4厘米,先端圆或微凹,有短尖,基部圆形,上面无毛,网脉明显,下面有淡黄色柔毛;侧生小叶较小,托叶披针形。总状或圆锥花序,顶生成腋生;花蝶形,紫色;花萼宽钟形,萼齿4,有疏柔毛;雄蕊10,2体。荚果斜椭圆形,膜质,长约1厘米,具网纹。花期4~8月。果期9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、山沟、草坡、林缘或疏林中。分布辽宁、河北、河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江苏、湖北、四川等地。
性味
苦微辛,平。
功能主治
舒筋活血。治肢体麻木,半身不遂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3钱;或浸酒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壮筋草
拼音注音
Zhuànɡ Jīn Cǎo
别名
假花生、马料梢、细叶马料梢、鹁鸪梢、死百活、山佛豆、木本见肿消、万年梢。
英文名
Root of Chinese Clovershrub
出处
出自《陕西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杭子梢的根或枝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mpylotropis macrocarpa(Bunge)Rehd.[Lespedeza macrocarpa Bunge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根部或采枝叶,洗净,切片或切段,晒干。
原形态
杭子梢 落叶灌木,高达2m。幼枝上密被白短柔毛。三出复叶,互生;叶柄长2-5cm,被短柔毛;顶端小叶长圆形或椭圆形,长3-6.5cm,宽1.5-4cm,先端圆而凹,有短尖,基部圆形,上面无毛,网脉明显,下面有淡黄色柔毛,侧生小叶较小;小叶柄极短,密被锈色毛;托叶披针形。总大辩论或圆锥花序,顶生或腋生,花梗细长,长达3-5cm,有关节,被绢毛;苞片早落;花萼钟状,萼齿4,有疏柔毛;花冠蝶形,紫色,长约10mm;雄蕊10,二体。荚果余斜椭圆形,长1-1.5cm,膜质,具网纹,先端具短喙。花期8-9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0-1200m的山坡、沟谷、灌丛或林缘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西南、及陕西、甘肃、湖北、四川等地。
性味
苦;微辛;平
归经
肝;脾经
功能主治
疏风解表;治血通络。主风寒感冒;痧症;肾炎水肿;肢体麻木;半身不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;或浸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猪仔笠
- 中华石龙尾
- 大榆蘑
- 除虫菊
- 毛叶轮环藤
- 血余
- 鹿草
- 皮袋香
- 酸梅簕
- 豉虫
- 石防风
- 蔛草
- 白克马叶
- 马陆
- 马蹄叶
- 木荷
- 野猪蹄
- 唇香草
- 贵州追风散
- 毛野丁香叶
- 梓叶
- 桂花
- 肥猪草
- 蓖麻
- 冰
- 地苏木
- 海莲叶
- 闹狗药
- 山鸢尾
- 膜缘木香
- 胡桃油
- 蔓胡颓子根
- 铜钱菌
- 高粱七
- 海虾壳
- 野巴子
- 桃叶蓼
- 盐肤子
- 血沟丹
- 翅子木
- 榧根皮
- 野木鱼
- 鳞始蕨
- 昆布
- 黑鹅脚板
- 鹗骨
- 旱柳
- 土瓜
- 卷丹
- 高山黄华根
- 郁金香
- 白柳
- 牛鼻
- 止痢蒿
- 山脚麻
- 金甲豆
- 宽叶返魂草
- 毛薯
- 天萝水
- 黄花紫丹参
- 胡杨
- 沉香
- 槐叶
- 麂肉
- 美人蕉根
- 毛梾枝叶
- 密花角蒿
- 单花山竹子
- 野扁豆
- 叶上珠
- 铜绿
- 桐子花
- 画眉草
- 穗花杉种子
- 尖齿耳蕨
- 广西过路黄
- 红丝线
- 下田菊
- 朱顶红
- 芜菁子
- 山藤藤秧
- 长叶水麻
- 榆树
- 白刺花
- 黑藁本
- 牛肉
- 黄瓜仁草
- 漆树根
- 马尔康水黄连
- 鸭儿芹果
- 酸水草
- 天目琼花
- 天胡荽
- 黄芩子
- 条裂山莴苣
- 太白鹿角
- 桃南瓜
- 野海椒
- 昙花茎
- 铁箭岩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