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红
《中华本草》:海红
拼音注音
Hǎi Hónɡ
别名
赤棠、海棠、海棠梨、棠蒸梨。
英文名
Fruit o Midget Crabapple, Midget Crabapple
出处
出自《饮膳正要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西府海棠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alus micromalus Makino采收和储藏:8-9月果实成熟时采摘,鲜用或切成纵横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西府海棠 小乔木,高2.5-5m。树枝直立性强;小枝嫩时被短柔毛,老时脱落,紫红色或暗褐色,具稀疏皮孔。叶片长椭圆形或椭圆形,长5-10cm,宽2.5-5cm,先端急尖或渐尖,基部楔形,稀近圆形,边缘有尖锐锯齿,嫩叶被短柔毛,下面较密,老时脱落;叶柄长2-3.5cm;托叶膜质,线状披针形,早落。伞形总状花序,着花4-7朵,集生于小枝顶端,花梗长2-3cm,嫩时被长柔毛,逐渐脱落;范片膜质,线状披针形,早落;花直径约4cm,萼筒外面密被白色长绒毛;萼片三角卵形,三角披针形至长卵形,全缘,长5-8mm,被白色绒毛;花粉红色,直径约4cm;雄蕊约20,花丝长短不等;花柱5。梨果近球形,直径l-1.5cm,红色,萼洼梗洼均下陷,萼裂片多数脱落,少数宿存。花期4-5月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为常见栽培的果树及观赏树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辽宁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山东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本品近球形,直径1-1.8cm,表面红色带黄,无斑点,光亮,基部凹陷,花萼脱落或宿存,内果皮革质,形似苹果。气清香,味微酸、甜。
性味
酸;甘;平
归经
大肠经
功能主治
涩肠止痢。主泄泻;痢疾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;或生食。
各家论述
《饮膳正要》:治泄痢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海红
拼音注音
Hǎi Hónɡ
别名
海棠(《通志》),海棠梨(《纲目》),棠蒸梨(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)。
出处
《饮膳正要》
来源
为蔷薇科植物西府海棠的果实。
原形态
西府海棠(《群芳谱》),又名:小果海棠、八棱海棠、实海棠
小乔木,高3~5米。幼枝疏生柔毛,老时光滑。叶椭圆状长圆形,长5~10厘米,宽2~4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细锯齿,上面无毛,下面幼时有毛;叶柄细,长2~4厘米。伞形总状花序,花呈淡红色,有深红晕,直径3~4厘米;花梗长2~3厘米,与萼筒均具短柔毛;萼片5,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,与萼筒等长;花冠5瓣;子房下位,花柱5。梨果近球形,径约1~1.8厘米,红色带黄,基部凹陷,萼脱落或宿存。花期4月。果期9月。
生境分布
分布辽宁、河北、山西、山东、陕西、甘肃、云南等地,多为栽培。
性味
《饮膳正要》:"酸甘,平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《饮膳正要》:"治泄痢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3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四块瓦
- 黄草乌
- 伽蓝菜
- 四照花皮
- 核桃楸果
- 少年红
- 四楞筋骨草
- 山大刀根
- 血水草根
- 山大颜
- 四季素馨花
- 河豚
- 西南卫矛
- 海胆
- 喜马拉雅紫茉莉
- 腰子草
- 龙州线蕨
- 野扇花果
- 鲟鱼
- 虱草花
- 胆矾
- 荷莲豆菜
- 箭杆杨
- 角翅卫矛果
- 木黄连
- 木馒头
- 牡蒿
- 一叶荻
- 杜鹃兰
- 螃蟹脚
- 石寄生
- 清风藤
- 红靛
- 马皮
- 猕猴肉
- 香叶天竹葵
- 紫红鞭
- 兔毛蒿
- 短叶锦鸡儿
- 鬼针草
- 地沙
- 马桑根
- 鳝鱼皮
- 珊瑚冬青
- 雪山甘草
- 花蜘蛛
- 油头草
- 羊肚
- 椿叶
- 土田七
- 广防己
- 白花丹
- 鸐雉
- 石楠
- 栾华
- 臭草
- 葡萄根
- 兰花根
- 南天仙子
- 云南风车子
- 爬山虎
- 震天雷
- 海狸香
- 绵羊角
- 欧泽芹
- 沙地柏
- 桃根
- 乌饭树
- 木通根
- 麦冬
- 桑螵蛸
- 束花石斛
- 树扁竹
- 水葫芦根
- 萝藦
- 柿花
- 香樟根
- 树头芭蕉
- 树三角枫
- 水冬瓜根
- 松叶
- 桑黄
- 旋覆花
- 杓儿菜
- 松树梢
- 赶黄草
- 白胶香
- 金剪刀
- 杉材
- 头顶一支花
- 狼肉
- 水仙桃
- 松香
- 柿霜
- 树乌蝇羽
- 松花粉
- 蒲黄滓
- 树葱
- 桑寄生
- 树葫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