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寄生
《中华本草》:石寄生
拼音注音
Shí Jì Shēnɡ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珊瑚枝科植物东方珊瑚枝和裸珊瑚枝的地衣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Stereocaulon paschale(L.)Hoffm.2.Stereocaulon exutum Nyl.采收和储藏:四季均可采收,去杂质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1.假果柄直立,圆柱状或稍扁平,较粗壮,基部渐细,上部有较细的短分枝,主柄高3-8cm,枝表密被颗粒状或麸糠状小鳞片,全株赭灰褐色,初期近灰绿色。主柄顶端分枝短而纤细,呈绒须状,枝表多具小疣状突起,呈不规则瘤状,重叠密集。瘤圆球形相互结联,赭灰色。子囊盘呈圆球状,褐红色,生于枝的顶端,较小,直径仅0.7-1.2mm。多见于高山带和亚高山带。2..假果柄直立和多次分枝,长3-8cm,中央最粗的枝粗达3mm,密生丛集成灌木状,外表乳黄色,灰黄色,早期灰绿色。枝表着生不规则小枝突和鳞片状突起,呈糠麸状附着。鳞片污灰色、绿灰色。子囊盘生于枝的顶端,呈褐红色。子囊长棒形,孢子8枚,平行排列,孢子多隔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生于灌丛草甸间的苔藓植物群丛中,或生于岩石和砂土地表的腐殖土层上。2.生于山地岩石表面的有机物堆积层上。.资源分布:1.分布于内蒙古、陕西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2.分布于陕西、甘肃等地。.
形状
性状鉴别 地衣体灌木状,质硬,灰绿色,长2-6cm,主枝粗,分枝细,表面有颗粒状或麸糠状小鳞片,以及瘤状突起。子器顶生或侧生,半球形,盘赤褐色或黑褐色,叶状枝指状。
化学成分
地衣体含一种水溶性多糖,是140个α-葡萄糖单位、由1、4与1、3-糖甙键联结的略具分枝的多糖。
性味
涩;苦;微寒
功能主治
凉血;平肝。主血热妄行;吐血;衄血;肝阳上亢;头晕目眩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石寄生
拼音注音
Shí Jì Shēnɡ
出处
《陕西中草药》
来源
为石蕊科植物东方衣的地衣体。地衣体全年可采,除去杂质,洗净,晒干用。
原形态
东方衣,又名:指状珊瑚枝。
地衣体灌木状,强硬,灰绿色,高2~6厘米,直立,丛生,主枝粗,分枝细。子器顶生或侧生,半球形,盘亦褐色或黑褐色。叶状枝指状。
生境分布
生于高山岩石上。分布陕西等地。
化学成分
含一种水溶性多糖,是一种含约140个α-葡萄糖单位、由1.4-与1.3-糖甙键连接的略具分枝的多糖。
药理作用
其冷浸剂在体外有抗结核杆菌的作用。
性味
味涩苦,性微寒。
功能主治
凉血,止血。治吐血,衄血,高血压症。
复方
①治吐血,衄血:石寄生三钱,太白茶五钱,五味子、黄柏、黄芩、红石耳、鹿衔草各二钱,水煎服。
②治高血压症:石寄生、朱砂七、竹根七叶、白茅根各三钱,荞麦七、太白花、太白茶各二钱,水煎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石寄生
拼音注音
Shí Jì Shēnɡ
来源
地衣类指状珊瑚枝Stereocaulon paschale Hoffm.,以地衣体入药。
生境分布
分布于陕西。
性味
苦、涩,微寒。
功能主治
凉血,止血。
用法用量
主治吐血,衄血,高血压症。
注意
3~5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湿鼠曲草
- 厚朴子
- 水藿香
- 沙糖根
- 生姜皮
- 石凤丹
- 石榴皮
- 石防风
- 水鬼蕉
- 厚皮树皮
- 和血丹
- 繸瓣珍珠菜
- 沙生风毛菊
- 蓑草
- 何首乌叶
- 石蜡红
- 石蝉草
- 碎骨子
- 石南
- 水麻
- 孩儿草
- 莳萝苗
- 石刷把
- 薯良
- 光叶闭鞘姜
- 薯莨
- 疏松卷柏
- 河豚子
- 石萝藤
- 石韦
- 石指甲
- 石茶
- 水蔓青
- 狮子草
- 石枣
- 石韦毛
- 砂漏芦
- 合萌叶
- 肾果小扁豆
- 蛇婆子
- 石串莲
- 化金丹
- 石蜈蚣
- 石豆瓣
- 沙斑鸡
- 沙果
- 合血香
- 涩梨叶
- 石上瓜子菜
- 水虾草
- 水虾草根
- 水黄连
- 石夹生
- 石松子
- 石花
- 石菖蒲
- 石首鱼
- 石鲫
- 水锦树
- 水麻根
- 杭州荠薴
- 蓍草
- 石脑油
- 华金腰子
- 水蓑衣
- 秫米
- 旱柳叶
- 沙枣树皮
- 莎草
- 生漆
- 生藤
- 石龙刍
- 喉咙草
- 沙棘
- 虱子草
- 生瓜
- 石上藕
- 石参
- 石斛露
- 会东藤
- 回回蒜果
- 沙叶铁线莲
- 虱草花
- 疝气草
- 化药
- 石蒟
- 华南桦
- 石链子
- 华细辛
- 水黾
- 沙拐枣
- 苏铁花
- 蓍实
- 石燕
- 石腊红
- 石草鞋
- 华紫报春花
- 穗花蛇菰
- 素馨花
- 石油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