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白杜鹃
《中华本草》:大白杜鹃
拼音注音
Dà Bái Dù Juān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杜鹃花科植物大白花杜鹃的根、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hndodendron decorum Franch.R.franchetianum Levl.;R.spooneri Hemsl. Et Wils.; R. Giraudiasii levl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根,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。叶全年均可采收。
原形态
大白花杜鹃,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高达1-8m。小枝粗壮,无毛,幼枝绿色,初被白粉。叶簇生于枝顶;叶柄长1.5-3cm,粗壮,上面近平坦,具槽;叶片厚革质,长圆形或矩圆状椭圆形,长5-15cm,宽3-5cm,先端钝或圆形,具短凸尖,基部楔形或钝,有时圆形或近心形:叶面光泽、侧脉12-16对,纤细,有密网纹,两面微"隆起。伞房状花序顶生,有花8-10朵,总花序轴长约3cm,疏生腺体;花萼小,杯状,6-7裂,边缘疏生腺毛;花冠漏斗状钟形,长3-5m,白色或带蔷薇色,有时有淡绿色或粉红色斑点,里面基部有毛,裂片6-8,近圆形,先端有微缺;雄蕊,12-16,不等长,花丝基部有微毛;雌蕊长4-4.5cm,子房圆柱形10室,密生腺体,花柱绿色,被白色或淡黄色腺体。蒴果长圆柱形,长4cm。花期4-7月,果期10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(1000-)2000-3600m的林下或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贵州、云南;西藏。
化学成分
叶中含2种有毒成分,大白花毒素Ⅰ和Ⅱ,即木藜芦毒素Ⅳ和Ⅰ(grayanotoxin Ⅳ and Ⅰ)。
药理作用
从大白花杜鹃中分离得到大白花毒素Ⅰ和大白花毒素Ⅱ,大白花毒素Ⅱ以1-100μg/kg给予大鼠有明显降压作用,作用快而短,给药后1-2分钟血压降到最低值,一般15分钟后恢复正常。大白花毒素Ⅱ给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.05mg/kg。
性味
味辛;性平
功能主治
清利湿热;活血止痛。主白浊;带下;风湿疼痛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3-9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大人血七
- 大种半边莲
- 大种鹅儿肠
- 打碗花
- 杜仲
- 大夜关门
- 大戟
- 大脖子药
- 倒挂草
- 倒生莲
- 倒触伞
- 倒赤伞
- 刀灰树
- 单花芥
- 单花鸢尾
- 吊岩风
- 地莓子
- 地黄瓜
- 堆莴苣
- 多穗石柯
- 绣球防风果
- 大飞天蜈蚣
- 大花细辛
- 大金钱草
- 大三叶升麻
- 大麦
- 小乌泡根
- 对节叶
- 大叶蛇总管
- 打火草
- 大山豆
- 大金发藓
- 大金香炉
- 多鳞鳞毛蕨
- 大发散
- 对虾壳
- 大头茶果
- 大羊角瓢
- 多齿蹄盖蕨
- 大马蹄蕨
- 大麻药
- 大头狗
- 大报春花
- 大泡通
- 大腹皮
- 大苞叶千斤拔
- 大飞扬
- 大马哈鱼籽
- 大刺儿菜
- 大青叶
- 大风药
- 大驳骨丹
- 大叶南苏
- 大叶排草
- 打虫果
- 大叶香薷
- 大阳关
- 大黄连刺
- 大叶金花茶叶
- 大果榆
- 大风子
- 大乌金草
- 对对参
- 大肺筋草
- 大一箭球
- 大叶千斤拔根
- 大黑蒿
- 对叶油麻叶
- 大叶花椒
- 待宵草
- 大活
- 大狼把草
- 大金牛草
- 东北羊角芹
- 倒挂牛
- 倒钩刺
- 刀豆
- 杏子
- 地打果树皮
- 地柑
- 多穗石柯根
- 多花猕猴桃根
- 大发表
- 小叶枇杷
- 大飞扬草
- 大叶金花草
- 大酸浆草
- 定经草
- 大鱼鳅串
- 大叶鸡菊花
- 大巢菜
- 大麦奴
- 大黄花
- 大叶楠根
- 大苦溜溜
- 大乌泡根
- 断血流
- 大砂仁
- 大红青菜
- 乌木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