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皮果核
《中华本草》:黄皮果核
拼音注音
Huánɡ Pí Guǒ Hé
别名
黄皮核。
英文名
Seed of Chinese Wampee
出处
出自《本草求原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芸香科植物黄皮Clausena lansium (Lour.)Skeels的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lausena lansium (Lour.)Skeels [Quinaria lansium Lour.]采收和储藏:7-9月采摘成熟的果实,剥取种子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黄皮 绿灌木或小乔木,高可达12m。幼枝、花轴、叶轴、叶柄及嫩叶下面脉上均有集生成簇的丛状短毛及长毛,有香味。奇数羽状复叶互生;小叶柄长4-8mm;小叶片5-13,顶端1枚最大,向下逐渐变小,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长6-13cm,宽2.5-6cm,先端锐尖或短渐尖,基部宽楔形,不对称,边浅波状或具浅钝齿。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,花枝扩展,多花;萼片5,广卵形;花瓣5,白色,匙形,长不超过5mm,开放时反展;雄蕊10,长短互间;子房上位,5室,密被毛。浆果球形、扁圆形,长1.2-3cm,淡黄色至暗黄色,密被毛。种子绿色。花期4-5月,果期7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多为栽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种子呈扁卵圆形,长1.1-1.6cm,宽8-9mm,厚3-4mm,表面较光滑,基部1/3呈棕色,较平坦,上部2/3呈棕黄色,具不规则皱纹。种脐位于顶端略尖而稍弯向一侧,近椭圆形,合点位于圆端,与种脐同一侧面。种脊略突起,向种脐通向合点。种皮薄而脆,多破碎脱落。子叶2,土黄色,肥厚。质脆,易折断。断面黄白色。气微,味辛、微苦。
化学成分
种子含油量53.12%。
性味
味辛;微苦;微温
归经
肺;胃;肝经
功能主治
行气止痛;解毒散结。主食滞胃痛;气滞脘腹疼痛;疝痛;睾丸肿痛;痛经;小儿头疮;蜈蚣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捣烂敷。
复方
①治胃痛,腹部痉挛性疼痛: 黄皮果核三至五钱。水煎服。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②治小儿头上疮疖: 黄皮果核,水磨涂。(《本草求原》)③治百足咬伤:黄皮核,捣烂敷之。(《岭南采药录》)
各家论述
1.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治疝气。2.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治胃痛,外敷治蛇伤。3.《广西中药志》:行气,消滞,散结。治食滞胃痛,睾丸肿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黄皮果核
拼音注音
Huánɡ Pí Guǒ Hé
别名
黄皮核(《岭南采药录》)。
出处
《本草求原》
来源
为芸香科植物黄皮的种子。夏、秋间采,鲜用或晒干。
生境分布
产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形状
干燥的种子呈扁平卵圆形,长11~14毫米,宽8~9毫米,厚3~4毫米;先端略尖而稍弯向一侧,基部圆钝,基部1/3呈棕色,较甲滑,上部2/3呈棕黄色,具不规则的皱纹;种脐位于先端,近椭圆形;合点位于基部,与种脐同一侧面;种脊略突起,自种脐通向合点;种皮薄而脆,往往破碎脱落;子叶二枚,土黄色,肥厚,质脆,易折断,断面较平;胚极小,无胚乳。
化学成分
种子含油量53.21%。
性味
①《广西中药志》:"味辛微苦,性温,无毒。"
②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苦辛,微温。"
功能主治
理气,散结,止痛,解毒。治胃痛,疝气,疮疖。
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治疝气。"
②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治胃痛,外敷治蛇伤。"
③《广西中药志》:"行气,淌滞,散结。治食滞胃痛,睾丸肿痛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4钱。外用:捣敷。
复方
①治胃痛,腹部痉挛性疼痛:黄皮果核三至五钱。水煎服。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②治小儿头上疮疖:黄皮果核,水磨涂。(《本草求原》)
③治百足咬伤:黄皮核,捣烂敷之。(《岭南采药录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孩儿草
- 鬼灯笼根
- 山大颜
- 黄心果
- 黄杨叶
- 黄秋葵叶
- 黄筒花
- 护心草
- 黄花獐牙菜
- 黄花紫堇
- 黄杨木叶
- 黄羊油
- 黄花地锦苗
- 黄花绿绒蒿
- 蝴蝶暗消
- 庵闾
- 壶卢子
- 黄土
- 化香树叶
- 黄柏
- 华山参
- 黄耆茎叶
- 黄栎
- 厚朴子
- 黄牛茶
- 黄花山柰
- 鹄油
- 鹤虱
- 厚叶子树
- 鹤顶兰
- 黄毛山牵牛
- 黄芪
- 黄花紫丹参
- 褐云玛瑙螺
- 华南实蕨
- 黄皮树皮
- 黄杨
- 黄波罗果
- 黄瓜藤
- 黄花虱麻头
- 鲎胆
- 黄接骨丹
- 豪猪肚
- 黄总花草
- 黄寿丹
- 化香树
- 黄杞
- 黄羊角
- 合萌
- 哈士蟆
- 黄花岩松
- 黄荆根
- 乌桕叶
- 黄缅桂
- 蝴蝶草根
- 候风藤
- 黄水茄
- 护心胆
- 蛤叶薯
- 还阳草根
- 九龙盘
- 黄桷根
- 铧头草
- 黄囊杓兰
- 黄大豆
- 黄开口
- 黄断肠草
- 厚叶算盘子
- 一文钱
- 忽布筋骨草
- 黄芩子
- 华东膜蕨
- 黄桷皮
- 蛤仔
- 蝴蝶果
- 黄桷树根疙瘩
- 黄山梅
- 黄山药
- 华南铁角蕨
- 黄精叶钩吻
- 黄花独蒜
- 黄花香薷
- 黄芽白菜
- 黄药子
- 山豆花
- 贴骨散
- 黄河裸裂尻鱼
- 黄泡果
- 黄藨叶
- 黄皮血藤
- 黄菀
- 虾蟆胆
- 黄斑龙胆
- 幌伞枫
- 还亮草
- 黄杨木
- 回回豆
- 黄花地丁
- 黄花忍冬
- 蝴蝶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