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花糙苏
《中华本草》:大花糙苏
拼音注音
Dà Huā Cāo Sū
别名
老鼠刺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大花糙苏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lomis megalantha Diels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切段晒干。
原形态
大花糙苏,多年生草本,高15-45cm。茎直立,四棱形,疏被倒向短碍毛。茎生叶对生;叶柄长1.5-10cm;叶片卵圆形、卵形或卵状长圆形,长5-17.5cm,宽4.2-11cm,先端急尖或钝,基部心形或浅心形,边缘具深圆齿,上面被短纤毛,下面沿脉上被具节疏柔毛。苞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,超过花序;叶柄长不及1cm。轮伞花序多花,1-2个生于主茎顶部;苞片线状钻形,较萼为短,边缘密被具节缘毛;花萼管状钟形,长1.8-2.8cm,外面被具节疏柔毛,具5齿,萼齿先羰微凹,具小刺尖,齿间小齿先端微凹,边缘被微柔毛;花冠淡黄,长3.7-5cm,唇形,外面疏被短柔毛,内面无毛环,上唇边缘具小齿,下唇较大,外面被短柔毛,3圆齿,中裂片较大,圆卵形,边缘为冰整齐的波状,侧裂片三角形;雄蕊4,二强,前对较长,花丝具长毛,无附属物;雌蕊子房2,合生,花柱单一,柱头2裂。小坚果无毛。花期6-7月,果期8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500-4200m的灌丛草坡或冷杉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山西中部、陕西南部、湖北西部及四川西部。
性味
味苦;微辛;性凉
功能主治
祛风;清热;解毒。主麻风病;痈肿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2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;或鲜品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大花糙苏
别名
老鼠刺
来源
唇形科大花糙苏Phlomis megalantha Diels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陕西、山西、四川。
性味
苦、微辛,凉。
功能主治
祛风,清热解毒。主治麻风,痈肿。
用法用量
3~4钱。外用适量,捣烂或煎水洗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兔儿伞
- 水田七叶
- 山羊参
- 佛手花
- 豇豆
- 凤眼草
- 水竹叶
- 岩莴苣
- 林问荆
- 叶上果根
- 水火麻
- 南烛子
- 山水芹菜
- 水芹菜
- 山矾花
- 蛤蜊肉
- 水绵
- 水莎草
- 水牛皮
- 水罗伞
- 甘蔗皮
- 柚树寄生
- 瓜子莲
- 水冬瓜
- 水莲沙
- 肝风草
- 水仙桃
- 山陀螺
- 三头灯心草
- 海燕
- 黄花夹竹桃叶
- 萆薢
- 石瓜子莲
- 观音茶
- 海虾
- 荜澄茄
- 节节草
- 燕子尾
- 水木草
- 水仙根
- 硬叶吊兰
- 山油麻
- 水田七
- 藤壶
- 桑霜
- 狐四足
- 瓜蒌皮
- 瓜馥木
- 水菇里
- 瓜子金
- 水折耳
- 虱草花
- 水棘针
- 水杨梅根
- 水獭肝
- 蛇不见
- 牛毛毡
- 水松皮
- 土一枝蒿
- 凤尾兰
- 黄花蒿
- 木半夏根
- 青桐翠木
- 小岩白菜
- 云南小草蔻
- 灰菜
- 水榆果
- 河豚
- 花椒根
- 八仙过海
- 狼油
- 金狮藤
- 扶桑根
- 过岗龙
- 水底龙
- 野芝麻根
- 水獭
- 甘紫菜
- 茜草
- 败酱
- 煨姜
- 白叶瓜馥木
- 甘松
- 石仙桃
- 狗牙根
- 心叶风毛菊
- 佛杜树
- 延羽卵果蕨
- 单花金丝桃
- 大叶白花灯笼
- 竹蜂
- 大一面镙
- 石龙刍根
- 番木瓜叶
- 粟米泔汁
- 水翁根
- 奶浆果
- 一品红
- 黄花独蒜
- 咸酸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