孜然
《中华本草》:孜然
拼音注音
Zī Rán
别名
马芹子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植物孜然芹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uminum cyminum L.采收和储藏:5月果熟时,将植株收回,晒干,除去杂种,留取果实备用。
原形态
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,高20-40cm。全株(除果实外)光滑无毛。叶柄长1-2cm,有狭披针形的鞘;叶片三出式二回羽状全裂,末回裂片狭线形,长1.5-5cm,宽0.3-0.5mm。复伞形花序多数,顶生或腋生,多呈二歧式分枝,伞形花序直径2-3cm;总苞片3-6,线形或线状披针形,边缘膜质,白色,顶端有长芒状的刺,有时3深裂,反折;伞辐3-5,不等长,小伞形花序通常有7花;小总苞片3-5,与总苞片相似,先端针芒状,反折;花瓣为分红色或白色,长圆形,先端微缺,有内折小舌片;萼齿钻形,长超过花柱;花柱基圆锥状,花柱短,叉开,柱头头状。分生果长圆形,两端狭窄,长约0.6mm,宽约1.5mm,密被白色刚毛;每棱槽内有油管1,合生面油管2,胚乳腹面微凹。花期4月,果期5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我国新疆、台湾有栽培。资源分布:原产埃及、埃塞俄比亚。
化学成分
果实中含芹菜素-5-O-吡喃葡萄糖甙(apigenin-5-O-glucopyranoside)[1],芹菜素-7-O-吡喃葡萄糖甙(apigenin-7-O-glucopyranoside),木犀草素-7-O-吡喃葡萄糖甙(teolin-7-O-glucopyranoside)[1,2]。果实中还含挥发油2%-5%;对-聚伞花素(p-cymol),α、β-蒎烯(α、β-pinene),枯醇(cuminalco-hol),枯醛(cuminaldehylde),α、β-水芹烯(α、β-phellandrene),紫苏醛(perillaldehylde),α-松油醇(α-terpineol),丁香酚(syringol),月桂烯(myrcene),α、γ-松油烯(α、γ-terpinene),柠檬烯(limonene),桉叶素(cineole),对-3-孟烯-7-醛(p-menth-3-al),1,3-对-二烯-7-醛(1,3-p-menthadien-7al),1,4-对-孟二烯-7-醛(1,4-p-men-thadien-7-al),香叶醛(geranial),水芹醛(phellanral),丁香烯(caryophyllene),β-金合欢烯(β-farnesene),β-甜没药烯(β-bisabo-lene)[3]。[br]种子脂类成分含中性脂类(neutral lipids)84。8%,糖脂(gly-colipds)10.1%,磷脂(phospholipids)5.1%。其中,磷脂的主发成分为磷脂酰已醇胺(phoshatidylethanolamine)和磷脂酰胆碱(phosphatidylcholine)[4]。种子脂肪中含少量△5,6-十八碳烯酸(△5,6-octadecenoic acid)[5]。种子中有五种主要分:β-蒎烯、对-聚伞花素、α-松烯、枯醛、1,3-对-二烯-7-醛,和少量的α-蒎烯、α-松油醇[6]、紫苏醛、枯醇、β-水芹烯、二戊烯(dipentene),共含挥发油3%-5%[7]。种子含粗蛋白,内有18种氨基酸,其中8种为必需氨基酸[8];还含有14种黄酮甙,其中7种甙元为芹菜素(apigenin),5种甙元为木犀草素(luteolin),2种甙元为金圣草素(chrysoeriol)[9]。[br]孜然芹子尚含有多种无机元素:钾、钠、氯、铁、锰、铬、铷、溴[10],铜、镍、钴[11],铝、钡、锂、硅、钛等等[12]。[br]此外,孜然芹还含胆碱(choline)[13]。
性味
味辛;性温
功能主治
散寒止痛;理气调中。主脘腹冷痛;消化不良;寒疝附痛;月经不调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;或研末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注意
阴虚火旺者慎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苎麻
- 黄缅桂果
- 假耧斗菜
- 楤木叶
- 铁落
- 冰糖草
- 獭肝
- 贯众
- 柱果木榄叶
- 牛心果
- 鸡脚刺
- 白芥子
- 通骨消茎叶
- 葱实
- 五蕊寄生
- 水蛇
- 三叶莲
- 合萌
- 蘡薁
- 矮脚苦蒿
- 苏木蓝
- 毛叶石楠
- 山麻雀
- 大薸
- 酒药花
- 宜昌荚蒾叶
- 锈毛钝果寄生
- 紫菀
- 黄牛茶
- 狗肾
- 单刀根
- 吊灯花叶
- 瓜螺
- 棣棠花
- 剪草
- 亚乎奴
- 营实
- 榆蘑
- 甘肃棘豆
- 瑞香根
- 小米草
- 甘草
- 水伤药
- 筋骨散
- 过岗龙
- 蝗虫
- 血余
- 波罗蜜
- 橘红珠
- 功劳叶
- 刺沙蓬
- 关白附
- 金丝猴
- 涩梨
- 蛤壳
- 滑石
- 旱荷叶
- 松笔头
- 董棕粉
- 藤梨根
- 肾蕨
- 白扁豆
- 崇澍蕨
- 山竹子
- 石豇豆
- 石仙桃
- 血经草
- 穿根藤
- 千金藤
- 三色堇
- 荷包牡丹根
- 黄连花
- 马蹄金
- 玉米轴
- 猪肚木
- 玉屑
- 毛叶柿叶
- 鹳骨
- 黄杞
- 蒙自水芹
- 琉璃草根
- 山大黄(华北大黄)
- 球衣藻
- 黄藨叶
- 高山唐松草
- 土大黄叶
- 柳叶菜根
- 紫萁苗
- 薄荷油
- 红莲子草
- 山柰
- 倒爪草
- 贵州远志
- 蝙蝠
- 三花枪刀药根
- 姜露
- 圆叶乌头
- 水蛇皮
- 玉溪天仙藤
- 牛含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