豆腐渣
《中华本草》:豆腐渣
拼音注音
Dòu Fu Zhā
别名
雪花菜。
英文名
residue from beans after making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制豆腐时,滤去浆汁后所剩下的渣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lycine max (L.) Merr.[Phaseolus max L.]
原形态
大豆 一年生直立草本,高60-180cm。茎粗壮,密生褐色长硬毛。叶柄长,密生黄色长硬毛;托叶小,披针形;三出复叶,顶生小叶菱状卵形,长7-13cm,宽3-6cm,先端渐尖,基部宽楔形或圆形,两面均有白色长柔毛,侧生小叶较小,斜卵形;叶轴及小叶柄密生黄色长硬毛。总状花序腋生;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,有毛;花萼钏状,萼齿5,披针形,下面1齿最长,均密被白色长柔毛;花冠小,白色或淡紫色,稍较萼长;旗瓣先端微凹,翼瓣具1耳,龙骨瓣镰形;雄蕊10,二体;子房线形,被毛。荚果带状长圆形,略弯,下垂,黄绿色,密生黄色长硬毛。种子2-5颗,黄绿色或黑色,卵形至近球形,长约1cm。花期6-7月,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全国广泛栽培。
性味
甘;微苦;平
归经
心;大肠经
功能主治
解毒;凉血。主肠风便血;无名肿毒;疮疡湿烂;臁疮不愈
用法用量
内服:炒黄,清茶调服,9-15g。外用:适量,涂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豆腐渣
拼音注音
Dòu Fu Zhā
别名
雪花菜(《随息居饮食谱》)。
出处
《纲目拾遗》
来源
为制豆腐时,滤去浆汁后所剩下的渣滓。
功能主治
治疮疡肿毒,大便下血。
复方
①治一切恶疮,无名肿毒:豆腐渣在砂锅内焙热,看红肿处大小,量作饼子贴土,冷即更换,以愈为度。(王玷桂《不药良方》)
②治臁疮、裙边疮烂臭起沿:生豆腐渣,捏成饼,如疮大小,先用清茶洗净,绢帛拭干,然后贴上,以帛缠之,一日一换,其疮渐小,肉渐平。(《养素园传信方》)
③治脚上皮蛀生水孔而皮湿烂者:豆腐渣贴,不要落生水。(王玷桂《不药良方》)
④治大便下血:不见水豆腐渣炒黄,清茶调服。(《古今良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黄颔蛇头
- 白梅
- 变叶胡椒
- 竹叶参
- 朱砂藤
- 白托柄菇
- 浙桐皮
- 斑楮头红
- 黑腺珍珠菜
- 白果根
- 猪髓
- 贵州獐牙菜
- 白八角莲
- 豆腐泔水
- 黄金线
- 杯苋根
- 黄颡鱼
- 杂交景天
- 柘木
- 鸐雉
- 白花菜根
- 杯苋
- 黄麻
- 白榄根
- 白花甜蜜蜜
- 姊妹树
- 斑叶兰根
- 枝儿条
- 白刺花叶
- 泽珍珠菜
- 白花杆
- 扁藤叶
- 黑根药
- 柏脂
- 竹荪
- 豆豉姜
- 贵州落地金钱
- 黑骨蕨
- 冰糖
- 高山羊不吃
- 高粱
- 龟血
- 白果树皮
- 拔毒草
- 鬼羽箭
- 白杨树皮
- 钩藤
- 豆腐渣果根
- 白木
- 白杨树
- 仔榄树
- 白花夏枯草
- 猪大肠
- 中华短肠蕨
- 高脚落山箕根
- 白侧耳
- 崩疮药
- 展花乌头
- 中华石龙尾
- 白前
- 栉叶蒿
- 八角金盘
- 白花草
- 白松塔
- 包谷火焰包
- 中华胡枝子
- 棕榈叶
- 豆蔻
- 巴茅果
- 珍珠风
- 浙皖粗筒苣苔
- 黄金菊根
- 赶黄草
- 过山消
- 宜梧叶
- 豆蔻壳
- 达仑木
- 直萼黄芩
- 獐骨
- 包袱七
- 胆汁
- 白牛尾七
- 短柄南蛇藤果
- 龟甲
- 白枪杆
- 扒地蜈蚣
- 豆角柴
- 白冷草
- 白栎
- 柞木
- 贵州卷柏
- 竹蠹虫
- 短腺小米草
- 白升麻
- 泽藓
- 短叶蹄盖蕨
- 竹黄
- 棕榈花
- 短蕊万寿竹
- 鬼针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