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色补血草
《中华本草》:二色补血草
拼音注音
èr Sè Bǔ Xuè Cǎo
别名
蝎子花菜、屹蚤花、野菠菜、燎眉蒿、补血草、扫帚草、匙叶草、血见愁、秃子花、苍蝇花、白花菜棵、矶松、盐云草、盐云参、闹蝇花、蝇子花、苍蝇架
出处
出自《甘肃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白花丹科植物二色补血草的根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imonium bicolor (Bunge)O.Ktunze [Statice bicolor Bunge」采收和储藏:春、秋、冬季采挖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30-60cm。全株光滑无毛。根圆柱状,棕褐色。茎丛生,直立或倾斜。叶多基生,莲座状,叶片匙形或长倒卵形,长约20cm,宽1-4cm,近于全缘,基部渐窄成扁平的柄。花序圆锥状;花葶丛生,直立或斜生,通常有3-4棱角有时具沟槽,上部有分枝;花着生枝端,密集,略偏于一侧近头状的聚伞花序;等筒漏斗状,棱上有毛,缘部5裂,折叠,干膜质,初时淡紫红或粉红色,而后变为白色,花后宿存;花瓣5,匙形至椭圆形,黄色;雄蕊5,着生于花瓣基部;子房长圆形,花柱5,分离,柱头头状。蒴果具5棱。花、果期7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平原、丘陵和海滨的盐碱地或沙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辽宁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宁夏、甘肃、新疆、山东、江苏、河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,棕褐色。茎丛生,细圆柱形,呈“之”字形弯曲,长30-60cm,光滑无毛,断面中空。叶多脱落,基生叶匙形或长倒卵形,长约20cm,宽1-4cm,近于全缘,基部渐窄成翅状。外苞片长圆状宽卵形,边缘狭膜质,第一内苞片与外苞片相似,边缘宽膜质。花萼漏斗状.沿脉密生细硬毛,萼檐紫色,粉红色或白色,花冠黄色。气微,味微苦。
性味
甘;微苦;性微温
归经
脾;肝;膀胱经
功能主治
益气血;散瘀止血。主病后体弱;胃脘痛;消化不良;妇女月经不调,崩漏;带下;尿血;痔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~30g
复方
治功能性子宫出血,宫颈癌,肾盂肾炎,尿血:二色补血草五钱至二两,水煎服。(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)
各家论述
1.《甘肃中草药手册》:补血益气,活血调经。治病后体弱,消化不良,月经不调。2.《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止血散瘀。治子宫功能性出血,宫颈癌及其它出血。3.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:止血活血。治肾盂肾炎,尿血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二色补血草
拼音注音
èr Sè Bǔ Xuè Cǎo
别名
燎眉蒿(《甘肃中草药手册》),补血草、扫帚草、匙叶草、血见愁(《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,秃子花(《陕西中草药》),苍蝇花(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),白花莱棵(《河南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甘肃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为白花丹科植物二色补血草的带根全草。春季萌芽时或秋、冬采收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达60厘米,全体光滑无毛。茎丛生,直立或倾斜。叶多根出;匙形或长倒卵形,基部窄狭成翅柄,近于全缘。花茎直立,多分枝,花序着生于枝端而位于一侧,或近于头状花序;萼筒漏斗状,棱上有毛,缘部5裂,折叠,干膜质,白色或淡黄色,宿存;花辩5,匙形至椭圆形;雄蕊5,着生于花瓣基部;子房上位,1室,花柱5,分离,柱头头状。蒴果具5棱,包于萼内。花期7~10月。
生境分布
多生于盐碱地。分布辽宁、陕西、甘肃、山东、山西、河南、河北、江苏、内蒙古等地。
性味
甘苦,平。
①《甘肃中草药手册》:"淡,微温。"
②《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甘,平,无毒。"
③《陕西中草药》:"味涩苦,性平。"
功能主治
补血,止血,散瘀,调经,益脾,健胃。治崩漏,尿血,月经不调。
①《甘肃中草药手册》:"补血益气,活血调经。治病后体弱,消化不良,月经不调。"
②《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止血散瘀。治子宫功能性出血,宫颈癌及其它出血。"
③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:"止血活血。治肾盂肾炎,尿血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O.6~1两。
复方
治功能性子宫出血,宫颈癌,肾盂肾炎,尿血:二色补血草五钱至二两,水煎服。(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黄花獐牙菜
- 偏花黄芩
- 栗树皮
- 冲天伞
- 毛赪桐
- 冷水花
- 阳起石
- 地胆
- 薄荷脑
- 雪上一枝蒿
- 红胡豆七
- 美丽胡枝子根
- 伞莎草
- 芒萁骨根
- 大驳骨
- 千金藤
- 黄果茄
- 獐骨
- 豉汁
- 白鹤菌
- 甘草
- 马心
- 土大黄叶
- 黄脚鸡
- 复叶葡萄叶
- 薯莨
- 茼蒿
- 烟油
- 椒目
- 人中黄
- 鲫鱼
- 白花草
- 野黄皮
- 指天椒
- 石龙子
- 腹水草
- 柑核
- 云南荚蒾根
- 黑面叶
- 鲤鱼血
- 指天蕉
- 燕窝
- 野核桃油
- 蠮螉
- 葡萄
- 旱柳
- 黄水茄
- 满树星
- 喉咙草
- 长叶竹根七
- 桃金娘
- 竹叶子
- 野厚朴花
- 海南砂仁
- 红景天
- 扁豆花
- 十两叶
- 中华补血草
- 犁头尖
- 娃儿藤
- 白花鬼针草
- 羊耳菊
- 峨山草乌
- 五龙根
- 水虾草
- 沙棘
- 石栗叶
- 干蕨鸡
- 紫荆桠
- 广西狗牙花
- 广香藤
- 朴树根皮
- 荚蒾
- 锡矿
- 空心木
- 马皮
- 石腊红
- 苦楝子
- 乌榄核
- 芭蕉叶
- 南方六道木
- 香榧草
- 猴骨
- 苦檀子
- 金雀花
- 爬藤榕
- 红娘子
- 鸡子
- 土半夏
- 紫丁香
- 常春藤
- 赤胫散
- 回心草
- 小红藤
- 刮筋板
- 麻柳树根
- 冰球子
- 麻黄
- 酸水草
- 鸡眼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