蛾药
《中华本草》:蛾药
拼音注音
é Yào
别名
火把草、火草
英文名
Root of Chinese Edelweiss
出处
出自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艾叶火绒草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eontopodium artemisii folium (Levl.) Beauv. [Gnaphalium artemissifolium Levl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除去茎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艾叶火绒草 多年生木质草本,高20-60cm,有时高达1m。根茎有数个簇生的花茎和与花茎同形的不育茎。茎木质,不分枝,常大部宿存,或二年生枝丛腋芽发出密生的长分枝,被污褐色头状粘质的腺毛,有时上部还具白色蛛丝状毛,全部有叶,节间长1-1.5cm,或上部节间达3-6cm,下部叶在花期要萎蓿存。叶开展,披针形或长披针形,长2-5cm,宽0.3-0.7cm,先端尖或渐尖,有细长尖头,基部稍狭,有小耳,无柄,下部叶有时扩大而半抱茎,边缘平均数波状皱缩,上面被疏短腺毛,下面除稀疏腺毛外还被有厚密的白色茸毛。苞叶多数,披针形,两面被白色密茸毛,较花葶长达4倍,开展成密集的径约3-6cm的苞叶群,或径达10cm,的复苞叶群。头状花序;总苞被白色密茸毛,总苞片约3层,顶端无毛;小花异形,有较少的雌花,或雌雄异株;花冠长约3mm;雄花花冠和状漏斗形,有披针形裂片;雌花花冠丝状;冠毛白色,雄花冠毛上端较粗厚,有细齿;雌花冠毛丝状,下部有疏齿。不育子房和瘦果被短粗毛。花期8-9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0-3000m的草坡、牧声、杂木林边缘或山谷溪岸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辛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主风热咳嗽;扁桃体炎;咽喉炎
用法用量
内服:研末,每次1-2g。外用:适量,研末吹喉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蛾药
拼音注音
é Yào
别名
火草、火把花
来源
菊科火绒草属植物多枝火绒草Leontopodium sinense Hemsl.,以根入药。夏秋采收,洗净晒干。
性味
辛,凉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消炎止痛。用于扁桃体炎,咽喉炎。
用法用量
5分,研粉吹喉部或温开水送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蛾药
拼音注音
é Yào
别名
火把花、火草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华火绒草的根。夏、秋采挖。
原形态
华火绒草,又名:中国火绒草。
宿根簇生草本,高30~80厘米,全体密生絮状绵毛,根茎短,须根多数。茎直立,分枝。单叶螺旋状互生,叶片线形,长3~4厘米,宽0.2~0.6厘米,基部略抱茎,上面深绿色,基本无毛,下面密被白色绵毛。头状花序,簇生枝端,伞房状排列,短缩密集,外周生一圈叶状苞片,花小,白色。瘦果,长圆形,具黄白色冠毛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疏林草丛中。分布云南、贵州、四川。
性味
辛,凉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消炎止痛。治扁桃体炎,咽喉炎。
用法用量
外用:研末吹散。内服:研末为散,3~5分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莱菔叶
- 石斑鱼
- 灰凤梨
- 牛戳口
- 华东阴地蕨
- 青江藤
- 小山豆根
- 心叶秋海棠
- 老虎俐
- 鸡蛋七
- 睡莲
- 方叶五月茶
- 海狗油
- 鲫鱼
- 红毛野海棠
- 鼍甲
- 红木子
- 向日葵花盘
- 水茄冬子
- 芹花
- 旱前胡
- 藜实
- 滴滴花
- 明胶
- 赛金刚
- 萱草根
- 黄筒花
- 光叶闭鞘姜
- 四楞通
- 白辣蓼
- 乌金草
- 菱粉
- 半春莲
- 羊心
- 待宵草
- 黄羊油
- 奇蒿
- 虎耳草
- 禾叶毛兰
- 梗通草
- 水苏
- 扇叶人字果
- 滑叶木通
- 黄缅桂果
- 黄杨子
- 小金挖耳
- 凤眼果
- 水杨梅根
- 胡桃根
- 蓝布正
- 辣椒头
- 画眉草
- 灰蓟
- 绿豆叶
- 红薯细辛
- 山棯叶
- 山橙
- 土瓜狼毒
- 密花轮环藤
- 倒根野苏
- 春花胡枝子
- 芒萁骨
- 光叶水苏
- 小麦麸
- 湿鼠曲草
- 原蚕子
- 消毒药
- 乌鸦胆
- 木半夏叶
- 黄皮根
- 刺黄柏
- 橡木皮
- 水凤仙
- 鲨鱼肉
- 野山茶
- 天青地红
- 荷蒂
- 和血丹
- 地菍
- 海藻石
- 石榴皮
- 桦叶荚蒾
- 仙掌子
- 白铃子
- 埋博树
- 山枝根
- 菱壳
- 大叶金花茶叶
- 小千金
- 尾叶越橘
- 毛叶轮环藤
- 茄根
- 对叶油麻叶
- 黄莲花
- 独脚蟾蜍
- 山玉兰
- 单花芥
- 水朝阳根
- 树地瓜
- 白车轴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