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藿香
《中华本草》:水藿香
拼音注音
Shuǐ Huò Xiānɡ
别名
野藿香、毛秀才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穗花香科科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eucrium japonicum Willd.采收和储藏:7-10月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穗花香科科,多年生直立草本。茎高50-80cm,近无毛。叶柄长为叶片长的1/5以下;叶片卵状长圆形,长5-10cm,宽1.5-4.5cm,面面近无毛。假穗状花序生茎及上部分枝的顶端,茎顶者常分枝呈圆锥状,无毛;苞片条状披针形;花长1.1-1.5cm;花萼筒状,5齿近相等;花冠白色或淡红色,筒长为花冠的1/4,檐部单唇形,中裂片最大,倒卵形;雄蕊伸出;花盘盘状,边缘微波状;花柱先端2裂。小坚果倒卵形,合生超过果长之半。花期7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及原野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广东、四川、贵州。
化学成分
地上部分含山藿香素(teucvin),穗花香科素(teucjaponin)A、B,穗花石蚕素(teuponin)及刺槐素(acacetin),滨蓟黄素(cirsimaritin)。
性味
味苦;辛;性温
功能主治
发表散寒;利湿除痹。主外感风寒;头痛;身痛;风寒湿痹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海红
- 牛蒡根
- 槐枝
- 洪连
- 红小麻
- 兔耳子草
- 海南砂仁
- 刺猬皮
- 水蛇
- 红楠皮
- 芸香
- 红背酸藤
- 滇南鸟足兰
- 滑叶跌打
- 海参内脏
- 海蛤壳
- 海狗肾
- 海州骨碎补
- 香附
- 树头发
- 白升麻
- 地棠花
- 魔芋
- 天鹅毛
- 紫梢花
- 建兰叶
- 水银
- 苘麻子
- 海芙蓉
- 良旺茶
- 黄背草苗
- 河豚鱼肝油
- 狼萁草
- 湖北地黄
- 牛乳
- 赤阳子
- 南瓜瓤
- 雷公藤
- 过山枫
- 狐心
- 黄花夹竹桃
- 高粱火焰苞
- 鬼箭羽
- 秦艽
- 金雀根
- 海南地不容
- 革叶蓼
- 黄锁梅叶
- 鳞片水麻
- 高山露珠草
- 兔头骨
- 厚朴子
- 野鸦椿叶
- 青海鸢尾子
- 还魂草
- 衣鱼
- 哈士蟆
- 蛇目菊
- 驱风通
- 乳香
- 长梗石柑
- 毛蕨根
- 皱杓兰
- 沙参
- 无名子
- 老头草
- 玉米轴
- 野杜仲
- 鱼眼草
- 地瓜子
- 郁金
- 片鸡尾草
- 小接骨丹
- 鞑新菊
- 白僵蚕
- 金耳环
- 厚膜藻
- 麻柳树根
- 独蕨萁
- 荡皮参
- 木大力王
- 樱桃根
- 草地早熟禾
- 山皂角
- 野芝麻根
- 短腺小米草
- 牛蹄甲
- 蚕蛹
- 大苦草
- 马刀
- 薅田藨根
- 银边吊兰
- 无花果
- 香樟根
- 鹊豆
- 仙人杖
- 枪刀菜根
- 海南粗榧
- 无患树皮
- 羊角纽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