戴星草
《中华本草》:戴星草
拼音注音
Dài Xīnɡ Cǎo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戴星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phaeranthus africanus L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切段晒干。
原形态
戴星草 一年生草本,高20-60cm。被毛或无毛,有分枝;茎直立或斜升,茎和枝有3条明显的翅。叶互生;茎下部叶狭倒卵形、倒卵形或椭圆形,长4.5-9cm,宽2-3.2cm,基部渐狭,沿茎下延成阔翅,边缘有疏离细齿,先端钝、浑圆或稀有近短尖,两面被疏短柔毛或有时脱毛,中脉在下面微凸起,侧脉约5对,不明显;中部叶倒披针形或狭倒披针形,稀椭圆形,长2-4cm,宽0.6-2cm;向上叶渐小。头状花序,多数,常密集成椭圆状至球状,长7-15mm,径7-12mm,浅白色或绿色,单生于枝顶;总苞片2层,约6-9个,外层长圆状披针形,长3-3.5mm,先端细尖,背面常有腺点,内层较狭,长约3.5mm,先端浑圆或截平,通常啮齿状,无毛;雌花20-22个,长约3mm,花细管状;两性花1个或2-3个,长3-3.5mm,花冠钟状,有腺点,檐部5裂。瘦果,圆柱形,有4棱,长0.8-1mm,被短柔毛。花期12月至翌年5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田间、荒地或山坡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苦;性凉
功能主治
健胃;止痛;利尿。主消化不良;胃痛;小便不利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胡颓子
- 一文钱
- 竹茹
- 厚叶素馨
- 山桐子
- 丁癸草
- 白云瓜皮
- 水底龙
- 羊屎条花
- 牛蹄
- 心叶秋海棠
- 野牡丹根
- 翡翠
- 小棕皮头
- 蟾蜍
- 莲房
- 漆树根
- 番红花
- 杏仁防风
- 黑皮跌打
- 红皮
- 纤毛婆婆纳
- 红铧头草
- 打箭菊
- 蒲黄
- 蕤核
- 叶下花
- 三白草
- 胡桃根
- 药用倒提壶
- 南枳椇
- 紫靛
- 黄药子
- 大画眉草花
- 东北雷公藤
- 狐心
- 地肤苗
- 浮尸草
- 凤尾搜山虎
- 蛤叶薯
- 岩春草
- 摇钱树
- 虾须草
- 腊瓣花
- 云南五味子根
- 薄叶黄芩
- 小毛香
- 马鬃参
- 岩白菜
- 野木鱼
- 蝎子七
- 芜菁
- 海门冬
- 白栎蔀
- 诃子核
- 多枝婆婆纳
- 郁金
- 白线薯
- 沙枣花
- 丁香枝
- 马槟榔
- 圆锥花南蛇藤根
- 可爱花
- 山橘
- 剑叶铁树
- 老鼠竻
- 红陈艾
- 鱼藤
- 倒爪草
- 小粘叶
- 花姬蛙
- 灵砂
- 一皮草
- 羊脑
- 剑皮树菌
- 萱草
- 厚叶贯众
- 水冬瓜
- 接骨木叶
- 赤瓟根
- 小三棵针
- 毛蓼
- 遍山红
- 西伯利亚青兰
- 水细辛
- 藏鮡骨
- 杠香藤
- 细穗石松
- 竹精
- 地骷髅
- 藏红花
- 绢毛苣
- 山麦冬
- 白残花
- 臭草
- 云南红豆蔻果
- 铁棒锤茎叶
- 蛇不见
- 寒莓叶
- 大鱼鳔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