串铃草
《中华本草》:串铃草
拼音注音
Chuàn Línɡ Cǎo
别名
毛尖茶、野洋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串铃草的根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lomis mongolica Turcz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全草,洗净,切段晒干。秋后花萎谢后挖根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串铃草,多年生草本,高40-70cm。须根常作块根状增粗,有时2-3个成串。茎直立,四棱形,被具节柔毛或具节刚毛。基生叶卵状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;叶柄长7-13.5cm;叶片长4- 13.5cm,宽2.7-7cm,边缘为圆齿状;茎生叶对生,与基生叶同形,通常较小,叶片上面均被中枝特长的星状刚毛及单毛,下面被星状柔毛或丛生刚毛。轮伞花序多花,彼此分离;‘苞片线状钻形,先端刺状,具节缘毛;花萼管状,长约1.4cm,外面被具节刚毛和柔毛,先端具5圆齿,齿端具刺尖,边缘被柔毛;花冠紫色,长约2.2cm,唇形,上唇外面被星状短柔毛,边缘流苏状,下唇3圆裂,中裂片较大,圆倒卵形,先端微凹,侧裂片边缘为不整齐的细齿状;雄蕊4,前对较长,后对基部具附属物,花丝被毛;雌蕊子房2,合生,花柱单一,柱头2裂。小坚果卵状三角形,先端被毛。花期6-8月,果期7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长于海拔770-2200m的山坡草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内蒙古西部及南部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北部及甘肃东部。
性味
味甘;苦;性温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活血止痛。主风湿性关节炎;感冒;跌打损伤;体虚发热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1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荔枝壳
- 卵叶水芹
- 豌豆七
- 番石榴
- 旱菜
- 灵香草
- 穗花杉叶
- 榆树
- 蝈蝈
- 小通草叶
- 原蚕沙
- 鸡矢藤
- 软骨藻
- 空心柳
- 胡桃枝
- 金瓜核
- 蔓草虫豆
- 牛角瓜
- 香橼叶
- 海龟
- 婆罗门皂荚
- 芋梗
- 汉中防己
- 海鹞鱼
- 百蕊草根
- 当归
- 百里香叶杜鹃
- 柄果槲寄生
- 绵参
- 西藏花椒种子
- 山五味子叶
- 地椒
- 篦梳剑
- 熏衣草
- 一文钱
- 沙枣
- 镜面草
- 线叶蓟
- 睡菜
- 鼠矢枣
- 山蒟
- 烟筒花
- 红穿破石
- 麻根
- 竹叶菜
- 鲈鱼
- 水折耳
- 阿育魏实
- 甜茶藤
- 三七叶
- 松叶
- 石楠
- 飘拂草
- 鮧鱼鳔
- 山五味子根
- 变叶胡椒
- 一口红
- 黄花母根
- 石萝藤
- 毛冬青
- 短茎独活
- 寸金草
- 樟树果
- 华山矾
- 活血连
- 紫花堇菜
- 构菌
- 山百足
- 刺楸
- 桑白皮
- 接气草
- 鼠李根
- 天麻
- 大叶紫薇
- 黍茎
- 蜀漆
- 披针叶毛茛
- 马蹄叶
- 岳桦
- 叶下珠
- 石老虎
- 铃兰
- 过山青
- 接骨木
- 凤尾兰
- 毛赪桐
- 水稻清乳汁
- 大皮消
- 岩豇豆
- 绛梨木
- 四脚蛇
- 蟹
- 透明草
- 黄根
- 走边疆
- 独脚乌桕
- 海茄子
- 黄蜀葵
- 一颗针
- 臭梧桐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