臭菘
《中华本草》:臭菘
拼音注音
Chòu Sōnɡ
别名
黑瞎子白菜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天南星科植物臭菘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ymplocarpus foetidus(L.)Salisb.[Dracontiumf oetidum L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洗净,切段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臭菘,宿根草本。根茎粗壮,直径达7cm。叶基生;叶柄长10-20cm;叶片长20-40cm,宽15-35cm,先端渐狭或钝圆。花序柄外围鳞叶长10-40cm,花序柄长3-20cm,粗l-1.2cm;佛焰苞基部席卷,中部肿胀,半扩张成卵状球形,先端渐尖,下弯成喙状暗青紫色,外面饰以青紫色线纹,长10-16cm,直径4-5.5cm;肉穗花序短于佛焰苞,青紫色,直径2.5-3cm,有长0.5-1cm的梗;花有臭味,两性;花被片4,向上渐扩大,拱状;雄蕊4;子房沉陷于花序轴上,1室,胚珠几从室顶下垂。花期5-6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00m以下的潮湿针叶林或混交林下,常于沼泽地区成大片生长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黑龙江、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。
化学成分
全草含没食子酸丁酯(butyl ga11ate),草酸钙(Calcium oxalate)β-胡萝卜素(β-carotene),维生素(vitamin)A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α-香树脂醇(α-amyrin)和β-香树脂醇(β-amyrin)。
药理作用
根煎剂具有镇静、解痉和祛痰作用。
性味
味辛;苦;性凉
功能主治
解表止咳;化痰平喘。主发热头痛;气管炎咳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草蚂蚱莲
- 藏茴香
- 糙叶千里光
- 草蜘蛛
- 茶油
- 莼菜
- 大发表
- 翅柄铁线蕨
- 臭苜蓿根
- 草灵芝
- 刺果苏木
- 土贝母
- 臭梧桐根
- 草石蚕
- 粗糙凤尾蕨
- 臭茉莉
- 称星蛇
- 粗毛蹄盖蕨
- 豉汁
- 粗黄草
- 臭山牛蒡
- 刺葡萄
- 刺参
- 臭牡丹
- 臭黄荆叶
- 粗榧子
- 鹌鹑蛋
- 粗腿羊肚菜
- 叉枝藻
- 叉枝鸦葱
- 臭黄荆
- 和合草
- 黄花仔
- 石灰华
- 蚯蚓
- 蜥蜴
- 淡秋石
- 翻白叶
- 球花党参
- 海松子
- 葫芦茶
- 七里香
- 桉叶
- 饴糖
- 鸡枞
- 砂仁壳
- 节节茶
- 七叶一把伞
- 芭蕉叶
- 鹅肉
- 新塔花
- 蚌花
- 毛葡萄
- 密陀僧
- 蜗牛壳
- 山大颜
- 蛮刀背
- 石柑子
- 藏菌陈
- 黄瓜叶
- 臭节草
- 龟胶
- 蚕退纸
- 枫香树根
- 石韦
- 青药
- 柘树果实
- 桃枝
- 金线草
- 臭黄荆子
- 鲤鱼
- 花榈木
- 接骨木
- 姜味草
- 短茎独活
- 水藁本
- 金雀儿
- 冬瓜
- 旱前胡
- 草龙根
- 水稻清乳汁
- 草独活
- 粗毛鳞盖蕨
- 草贝母
- 茺蔚子
- 草本威灵仙
- 臭威灵
- 粗茎罗锅底
- 草龙
- 臭樟
- 臭黄皮
- 干檀香
- 鸊鷉
- 蝴蝶花
- 腥藤
- 湖北海棠
- 落葵
- 滇瑞香
- 赤茯苓
- 八爪金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