臭菘
《中华本草》:臭菘
拼音注音
Chòu Sōnɡ
别名
黑瞎子白菜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天南星科植物臭菘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ymplocarpus foetidus(L.)Salisb.[Dracontiumf oetidum L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洗净,切段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臭菘,宿根草本。根茎粗壮,直径达7cm。叶基生;叶柄长10-20cm;叶片长20-40cm,宽15-35cm,先端渐狭或钝圆。花序柄外围鳞叶长10-40cm,花序柄长3-20cm,粗l-1.2cm;佛焰苞基部席卷,中部肿胀,半扩张成卵状球形,先端渐尖,下弯成喙状暗青紫色,外面饰以青紫色线纹,长10-16cm,直径4-5.5cm;肉穗花序短于佛焰苞,青紫色,直径2.5-3cm,有长0.5-1cm的梗;花有臭味,两性;花被片4,向上渐扩大,拱状;雄蕊4;子房沉陷于花序轴上,1室,胚珠几从室顶下垂。花期5-6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00m以下的潮湿针叶林或混交林下,常于沼泽地区成大片生长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黑龙江、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。
化学成分
全草含没食子酸丁酯(butyl ga11ate),草酸钙(Calcium oxalate)β-胡萝卜素(β-carotene),维生素(vitamin)A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α-香树脂醇(α-amyrin)和β-香树脂醇(β-amyrin)。
药理作用
根煎剂具有镇静、解痉和祛痰作用。
性味
味辛;苦;性凉
功能主治
解表止咳;化痰平喘。主发热头痛;气管炎咳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虎杖叶
- 白饭豆
- 杧果叶
- 熊脑
- 感应草
- 硫黄
- 荠苨苗
- 豇豆
- 南瓜花
- 草蜘蛛
- 猫爪子
- 团叶槲蕨
- 豨莶果
- 乌梢蛇
- 金叶柃
- 棠梨
- 芡实茎
- 面头叶
- 三消草
- 催产草
- 越橘果
- 兴安薄荷
- 羊肚菌
- 血散薯
- 蓝叶藤
- 点头菊
- 羊肌藤
- 南瓜根
- 禹余粮
- 木莲果
- 兔头骨
- 土党参
- 一匹绸
- 黄精
- 巴茅根
- 荞麦
- 南酸枣
- 楸木果
- 劲直蒿
- 菖蒲叶
- 台湾土豆蔻
- 茄子
- 荠苨
- 花椒叶
- 锈钉子
- 乌金草
- 棕叶七
- 茄蒂
- 金雀花
- 八角乌
- 刺槐花
- 牡荆根
- 犁头草
- 唐古特马尿泡
- 金毛七
- 野塘蒿
- 芦竹笋
- 球花党参
- 蕨麻草
- 楸树
- 兔子毛
- 大叶紫珠
- 瓜子莲
- 黄藤
- 牡荆叶
- 番红花
- 米麦麨
- 苔菜
- 分筋草
- 菟丝草
- 荞麦叶
- 楸子
- 茄稞虫
- 小蕨鸡
- 罂粟壳
- 桃儿七
- 甘蔗滓
- 白花杆
- 兔儿伞
- 兔耳子草
- 炙红芪
- 蔷薇花
- 桐叶千金藤
- 老鹤草
- 菊花参
- 金顶蘑
- 千叶独活
- 狼萁草
- 普贤菜
- 野猪脂
- 角果木
- 土密树
- 烟管蓟
- 大虎耳草
- 打箭菊
- 白蔹子
- 秋葡萄茎
- 柴厚朴
- 白茅花
- 芦竹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