臭威灵
《中华本草》:臭威灵
拼音注音
Chòu Wēi Línɡ
别名
大叶兔耳风、威灵仙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绵毛风毛菊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ussurea lanuginsa Vant. [Saus-surea chetchozensis Franch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切段晒干。
原形态
绵毛风毛菊 多年生草本,高30-80cm。根多数丛生,粗长绳状,稀带肉质,黑褐色。茎直立,有少数分楠,被蛛丝状绵毛。基生叶具长柄,柄长5-6cm,被褐色短柔毛;叶片宽卵圆形至椭圆倒卵形,长8-10cm,宽4-6cm,先端急尖或钝,基部楔形或心形,下延成窄翅状,边缘有具小尖的浅齿,上面绿或带紫色,有短毛,下面灰白色,密被白色绵毛;茎生叶互生,无柄,叶片条状披针形,基部渐窄,下延呈翅状;最上部叶条形,上面有褐色疏短毛成儿无毛,下面被灰白色绒毛。头状花序,较小,通常数个丛生枝顶成伞房状,直径约12mm;梗短,总苞片长圆形,长13-15mm;具多层总苞片;总苞片5-6层,被白色绢状长柔毛,外层卵形,先端只黑色硬尖头,内层条状披针形;花全部管状,长12mm,花冠5裂,粉红色或蓝紫色,有腺体;雄蕊5,聚花;柱头2裂。瘦果,褐色,长约3mm;冠毛污白色,外层糙毛状,内层羽毛状。花期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草丛、路旁和阴湿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甘;辛;性温
功能主治
祛风止痛;解毒。主支气管炎;偏头痛;风湿痹痛;狂犬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臭威灵
别名
大叶兔耳风、威灵仙[云南]
来源
菊科风毛菊属植物棉毛风毛菊Saussurea lanuginosa Vant.,以根入药。夏秋采集,洗净切碎晒干。
性味
甘、辛,温。
功能主治
润肺止咳,解毒止痛。用于肺结核,支气管炎,咯血,偏头痛;外用治狂犬咬伤。
用法用量
3~5钱。外用1两捣烂,调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小草乌
- 草本威灵仙
- 小叶三点金
- 白猪母菜
- 硫黄
- 甜远志
- 柱果木榄果
- 峨眉耳蕨
- 小礼花种子
- 银鱼
- 刚竹
- 苏木蓝
- 白鲜皮
- 蒙自虎耳草
- 骨节草
- 橙叶
- 山郎木叶
- 莽草
- 草龙
- 华东木蓝
- 川梨
- 慈竹茹
- 垂穗荛花
- 蕙实
- 昆明山海棠
- 川牛膝
- 秋海棠根
- 茶子
- 山皂角
- 慈姑叶
- 玄明粉
- 百部还魂
- 蟾头
- 川乌头
- 小山豆根
- 翠鸟
- 催产草
- 红楤木
- 芒
- 慈姑
- 澄茄子
- 绵阳岩白菜
- 苏铁叶
- 朝天罐
- 蚕豆壳
- 向日葵花
- 巴茅根
- 白鸭肉
- 鹿角胶
- 节节茶
- 野猪头骨
- 白蔹子
- 稗米
- 篑草
- 鳞片水麻
- 人血七
- 蛇根草
- 大驳骨丹
- 乳白香青
- 石蕊
- 曾青
- 野鸦椿
- 牛蹄甲
- 喜鹊肉
- 三果木皮
- 柳花
- 壶卢秧
- 狗尾巴参
- 船形乌头
- 夏腊梅
- 响铃豆
- 东方狗脊
- 黄皮果
- 白残花
- 小垂头菊
- 下草
- 蟾皮
- 糙叶水苎麻
- 消毒药
- 小一支箭
- 岩乌头
- 黑蒿
- 常春藤子
- 仙环小皮伞
- 撑篙竹
- 玉簪
- 海参
- 向日葵子
- 望江南
- 叉歧繁缕
- 白蜡树叶
- 赤地榆
- 管仲
- 小芸木
- 乌蛇卵
- 穿根藤
- 山吴萸果
- 蒟蒻薯叶
- 驴打滚草
- 喜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