臭梧桐花
《中华本草》:臭梧桐花
拼音注音
Chòu Wú Tónɡ Huā
别名
龙船花、后庭花
英文名
Flower of Harlequin Glorybower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双子叶植物药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的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lerodendrum trichotomum Thunb.采收和储藏:6-7月采花,晾干。
原形态
海州常山,灌木或小乔木,高1.5-10m。幼枝、叶柄及花序等多少被黄褐色柔毛或近无毛;老枝灰白色,有皮孔,髓部白色,有淡黄色薄片横隔。单叶对生;叶柄长2-8cm;叶片纸质,宽卵形、卵形、卵状椭圆形或三角状卵形,长5-17cm,宽5-14cm,先端尖或渐尖,基部宽楔形至楔形,偶有心形,全缘或具波状齿,两面疏生短毛或近无毛;侧脉3-5对。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腑生,疏散,通常二歧分枝,花序长8-18cm,花序梗长3-6cm,具椭圆形叶状苞片,早落;花萼幼时绿白色,后紫红色,基部合生,中部略膨大,具5棱,先端5深裂,裂片三角状披针形或卵形;花冠白色或带粉红色,花冠管细,先端5裂,裂片长椭圆形;雄蕊4,与花柱同伸出花冠外。核果近球形,径6-8mm,包于增大的宿萼内,熟时蓝紫色。花、果期6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华北、华东、中南、西南等地。
性味
味苦;微辛;性平
归经
肺;肝;大肠经
功能主治
祛风;降压;止痢。主风气头痛;高血压病;痢疾;疝气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5-10g;或研末;或浸酒。
复方
①治风气头风:臭梧桐花阴干,浇存性为末。每服二钱,临卧酒下。(《医方集听》)②止痢:隔中臭梧桐花,煎汤服。(《纲目拾遗》)③治疝气偏坠:鲜臭梧桐花五钱。捣烂泡酒服。(《泉州本草》)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臭梧桐花
拼音注音
Chòu Wú Tónɡ Huā
别名
龙船花(《泉州本草》)
出处
《纲目拾遗》
来源
为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的花。
功能主治
治头风,痢疾,疝气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3钱;研末或浸酒。
复方
①治风气头风:臭梧桐花阴干,烧存性为末。每服二钱,临卧酒下。(《医方集听》)
②止痢:来年臭梧桐花,煎汤服。(《纲目拾遗》)
③治疝气偏坠:鲜臭梧桐花五钱。捣烂泡酒服。(《泉州本草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臭常山
- 蓍草
- 栗
- 臭灵丹
- 黄根
- 白千层叶
- 落花生枝叶
- 桂木干
- 紫金血藤
- 臭矢菜
- 疝气草
- 石韦根
- 红土子
- 刺黄柏茎叶
- 天萝水
- 白云瓜叶
- 白线薯
- 灯笼草
- 温泉
- 大黄蜂子
- 当归藤
- 山丹
- 唇香草
- 黄秋葵根
- 茯苓皮
- 朝鲜崖柏
- 玉簪花
- 陈冬菜卤汁
- 水蛇皮
- 杓儿菜
- 小铜锤
- 绿豆衣
- 树茭瓜
- 波棱瓜
- 粉萆薢
- 棠梨枝叶
- 秃叶红豆树
- 莴苣子
- 白蜡树皮
- 麻鱼肉
- 穇穗莎草
- 鹅脚木叶
- 楠木
- 鲫鱼胆
- 小石韦
- 齿叶橐吾
- 金牛草
- 束花石斛
- 土白蔹
- 龙胆地丁
- 蓝花扁竹
- 桦树皮
- 岗梅根
- 瓦韦
- 独脚蟾蜍
- 海盘车
- 小草
- 粘人花根
- 长尾复叶耳蕨
- 一把伞
- 丽江独活
- 大鲵
- 三面刀
- 黑水鸡
- 双翎草
- 油桐子
- 山苦草
- 鹌鹑
- 莪术
- 竹芋
- 墨旱莲
- 毛黄堇
- 牧马豆
- 称星蛇
- 狼尾草根
- 大果巴戟
- 人参条
- 八角茴香
- 密毛桃叶珊瑚叶
- 短柄南蛇藤果
- 麦门冬
- 巴山虎
- 踏膀药
- 鸭脚木
- 笔筒草
- 毛白杨
- 黄花香
- 穿肠草
- 大叶白纸扇
- 鸬鹚(鸬鹚)
- 红景天
- 冷杉果
- 重楼
- 广枣
- 纤花千金藤
- 蜘蛛果茎叶
- 腊梅
- 五色梅叶
- 老虎须
- 木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