藤杜仲
《中华本草》:藤杜仲
拼音注音
Ténɡ Dù Zhònɡ
别名
土杜仲、红杜仲、杜仲藤、结衣藤、九中藤、白皮胶藤、小白皮藤、假杜仲、毛杜仲藤、鹤咀藤、香藤、鸡头藤。
英文名
root or stem of Smallflower Parabarium
出处
出自《陆川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夹竹桃科植物杜仲藤或毛杜仲藤的茎或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arabarium micranthum (A. D C.) Pier., Parabarium huaitingii Chun et Tsiang采收和储藏:秋后采收。
原形态
刺果卫矛 藤状灌木,植株高3-7m。小枝近国柱形,密被细小瘤状皮孔。单叶对生;叶柄长1-2cm,粗壮;叶片近革质,长圆状椭圆形、狭长圆形或稀为宽披针形至倒披针形,长8-13cm,宽3-6cm,先端渐尖至稍渐尖,边缘具疏浅锯齿,基部模形至宽楔形。聚伞花序腋生或茎生,二至三回分枝,有花5至多朵,花黄绿色,直径约8mm,多为4数;雄蕊具明显花丝。蒴果圆球状,直径约1.2cm,棕褐而带红色,密生棕红色软刺。种子棕红色,有橙黄色假种皮。花期5-6月,果期9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杜仲藤生于丘林地、山地、山麓、山谷及溪边的疏林中。2.毛杜仲藤 生于山谷疏林下或林缘、山间溪旁的灌木丛中。资源分布:1.杜仲藤分布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2.毛杜仲藤分布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等地。
化学成分
毛杜仲藤皮含生物碱、酚类、有机酸、糖类。
性味
苦涩;微温
归经
肝;肾经
功能主治
强筋健骨。主风湿骨痛;腰腿酸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-3钱;或浸酒。
各家论述
1.《陆川本草》:强筋骨,治腰痛。2.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宽筋活血,消肿,强壮补腰。治小儿麻痹,风湿骨痛,跌打驳骨,肚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藤杜仲
拼音注音
Ténɡ Dù Zhònɡ
别名
土杜仲(《广西中兽医药植》),红杜仲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。
出处
《陆川本草》
来源
为夹竹桃科植物杜仲藤或毛杜仲藤的茎或根。秋后采收。
原形态
①杜仲藤,又名:结衣藤、九牛藤、白皮胶藤、小白皮藤、假杜仲。
攀援藤本,长达数十米。枝直径可达20厘米以上,外皮白色;小枝嫩时被微毛。叶对生,椭圆形或长圆形,长5~11厘米,宽2.5~5厘米,基部急尖或圆形,先端狭渐尖,全缘,侧脉5~6对;叶柄长1~1.5厘米。聚伞花序排成总状,紧密,长达9厘米,被柔毛:花小,红色;萼5深裂,基部的腺体少数或缺;冠瓣在未开放前向内弯曲,长达2毫米;雄蕊5,花丝极短,长0.5毫米,彼此粘合,环绕柱头;花盘圆形,子房由2个离生的心皮组成,先端具长柔毛。蓇葖果双生,角状,长5~8厘米。种子长2厘米,顶端有白色丝状种毛。花期3~5月。果期11月至次年1月。
生于丘林地、山地、山麓、山谷及溪边的疏林中。分布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②毛杜仲藤,又名:鹤咀藤、香藤、鸡头藤。
攀援藤本,长达10余米。枝圆柱形,粗壮,有皮孔,幼枝被淡锈色柔毛。叶对生,卵状椭圆形,长2.5~7.5厘米,宽1.5~3.5厘米,基部近圆形,先端钝尖或短渐尖,全缘,略内卷,两面均被淡锈色柔毛,侧脉每边多至10条。聚伞花序近顶生,很少腋生,伞房状,长4~6厘米;花极小,萼近钟状,5裂,萼内的小鳞片5;花冠黄色,外有微毛,内面除基部均无毛;雄蕊5,花丝极短,花药箭头形;花盘浅5裂;子房由2个分离的心皮组成,具长疏毛。蓇葖果双生,或因不育而仅有1个,长6~7厘米。种子线状长圆形,长1~1.5厘米,暗黄色,有毛;种毛白色,丝状。花期3~5月。果期10~11月。
生于山谷疏林下或林缘,山间溪旁的灌木丛中。分布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等地。
化学成分
毛杜仲藤皮含生物碱、酚类、有机酸、糖类。
性味
①《陆川本草》:"苦涩,微温。"
②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微辛,平。"
功能主治
①《陆川本草》:"强筋骨,治腰痛。"
②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宽筋活血,消肿,强壮补腰。治小儿麻痹,风湿骨痛,跌打驳骨,肚痛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3钱;或浸酒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天蓬草
- 天葵子
- 田唇乌蝇翼
- 兔儿风
- 天竺黄
- 唐古特马尿泡
- 天鹅毛
- 菾菜根
- 田葱
- 土瓜
- 太白针
- 台湾肺形草
- 天门冬
- 土田七
- 桃儿七果
- 檀香
- 土金耳环
- 太白米
- 兔子毛
- 土红苓
- 土远志
- 土蜂
- 土香薷
- 菟葵
- 土碎补
- 太白贝母
- 桃胶
- 土荆皮
- 土党参
- 凹头苋
- 赶黄草
- 台蘑
- 桐叶千金藤
- 兔血
- 桃茎白皮
- 头花猪屎豆
- 獭子树
- 甜石榴
- 台湾三颗针
- 天蓝苜蓿
- 太白丽参
- 唐古特报春
- 土沙参
- 甜远志
- 天脚板根
- 天脚板
- 塘虱鱼
- 刷把草
- 龙眼叶
- 庵闾
- 升登
- 黄斑龙胆
- 阴香皮
- 狭叶垂头菊
- 绣球花
- 小叶爱楠
- 苦树皮
- 渐尖毛蕨
- 七爪风
- 吉林乌头
- 大黄
- 黑鳞大耳蕨
- 菱蒂
- 球核荚蒾
- 细锥香茶菜
- 蔷薇根
- 白马骨
- 蛇王藤
- 骆驼黄
- 夹竹桃
- 赤胫散
- 茯苓皮
- 木馒头
- 黄葵
- 满树星
- 海粉
- 黑及草
- 草绣球
- 石青菜
- 白龙头
- 玄精石
- 凤眼果
- 丝瓜叶
- 榧螺
- 炙红芪
- 飞廉
- 赶山鞭
- 狗核树
- 鸡翮羽
- 小茅香
- 海龙
- 火殃簕
- 山槟榔
- 榕树果
- 猴高铁
- 三花枪刀药
- 麻羊藤
- 岩陀
- 白马阴茎
- 南天仙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