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茅果
《*辞典》:巴茅果
拼音注音
Bā Máo Guǒ
别名
牛草果
出处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为禾本科植物五节芒根茎部叶鞘内的虫瘿。虫瘿全年均可采集。
原形态
五节芒,又名:萱仔、马儿扦。 多年生草本,高2~4米。根茎横生,具叶鞘,常在鞘内生有虫瘿,肿大如竹笋形。秆无毛,节下具白粉。叶鞘无毛或仅边缘疏生纤毛;叶片披针状线形;长25~60厘米或更长,宽15~30毫米,先端渐尖,边缘粗糙,主脉阔,白色。圆锥花序顶生,宽大而稠密,长30~50厘米,分枝纤细;每节着生2小穗,一具长柄,一具短柄;基盘上有白色丝毛,长于小穗;第1颖渐尖,有脉2~3条,中脉不明显或缺;第2颗与第1颖相似,有脉3条,中脉明显而粗糙;不孕花的外稃披针形,较颖稍短;结实小花的外稃短尖,先端2齿裂,齿间有一长约1厘米的芒;内稃卵形,长不及1毫米。花果期5~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或草地。分布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安徽、江苏等地。
性味
性温,味辛。
功能主治
顺气,发表,除瘀。
复方
①治月经不调:巴茅果五钱至一两。泡酒半斤,每次服五钱。
②治小儿疹出不透:巴茅果三个。煎水服。
③治小儿疝气:巴茅果三个,茴香根五钱,香附米三个。蒸甜酒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五眼果树皮
- 长毛香科科
- 豹子眼睛果
- 鸡胆
- 牛伴木
- 白果槲寄生
- 白枪杆根
- 红麸杨
- 杉寄生
- 黄花香茶菜
- 虎膏
- 偏翅唐松草根
- 虾蟆胆
- 柏子仁
- 白花灯笼
- 过山消根
- 柠鸡儿
- 白杨树根皮
- 穿石藤
- 追风伞
- 荔枝草
- 石彭子
- 红根
- 石楠
- 柚根
- 鲨鱼翅
- 六叶龙胆
- 盾叶莓
- 白花油麻藤
- 毛杨梅根皮
- 粟米草
- 吴茱萸根
- 自消容根
- 江篱
- 柳兰叶风毛菊
- 木姜子
- 乌鸦
- 米面蓊根
- 叶上果根
- 密陀僧
- 水冬瓜
- 穗花杉叶
- 葫芦茶根
- 短穗草胡椒
- 壁虎
- 苦葛根
- 狗尾草子
- 白刺花叶
- 普洱茶膏
- 西藏桃叶珊瑚果
- 焮麻
- 美人蕉
- 地肤苗
- 葛藟根
- 米露
- 水鬼蕉
- 猴骨
- 蔓荆子
- 石青菜
- 扭筋草
- 血党
- 黄梢蛇
- 土大黄叶
- 赤胫散
- 香苏草
- 半边菜
- 硼砂
- 酸水草
- 麻黄
- 屎咕咕
- 鸊鷉
- 南蛇簕
- 木槿根
- 高粱泡
- 饭团藤
- 小伸筋草
- 黄水茄
- 横经席
- 海柳
- 乌榄核
- 野漆树根
- 蜣螂
- 三月泡
- 虎尾草
- 椒蒿
- 石灰华
- 四大天王
- 红帽顶
- 鱼鳔
- 瓜子金
- 毛大丁草根
- 地丁
- 箬蒂
- 蝙蝠
- 滑石粉
- 千斤拔
- 蓝树
- 绵参
- 石蜈蚣
- 火炭母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