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燕草
《中华本草》:紫燕草
拼音注音
Zǐ Yàn Cǎo
别名
红雪柳、红色大雪柳、雪柳、大雪柳
英文名
all-grass of Tali Lobelia, Tali Lobelia
出处
出自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桔梗科植物大理山梗菜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obelia taliensis Diels [L. fossarum E. Wimm.; L. hydrida C. Y. Wu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大理山梗菜 多年生草本,高50-80(-120)cm。根状茎短,须根发达,稍肥大。茎圆柱状,直立,不分枝或少分枝,无毛,常带紫色。叶片纸质;基部叶具柄,柄有狭翅;茎生叶倒卵状长圆形至倒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,有短柄或无柄,长3.5-7cm,宽1.5-2(-3)cm,先端钝或钝尖,基部楔表,边缘具细小腺齿,两面无毛,羽状脉,上面凹入,下面隆起。总状花序顶生,花稀疏,偏向花序轴一侧;苞片与叶同型,无柄;花梗扁平,长4-7mm,生短柔毛;小苞片2枚,生叶部;花萼筒长圆状,长3-4mm,被短柔毛,裂片披针状条形,长9-12cm,宽约1mm;花冠淡蓝色或玫瑰色,长24-30mm,上唇裂片条形,稍上升,下唇裂片披针状长圆形,外展;雄蕊除基部外连合成筒,花丝筒长约11mm,无毛,花药管长约6mm,背部先端具柔毛。蒴果长圆状,长约6mm,宽约4mm。种子随圆状,横切面近于楔形。花、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600-2600m的山坡草地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。
性味
味;辛;微苦;性凉;小毒
功能主治
止血;接骨;截疾。主刀伤;骨折;疟疾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.5-3g。外用:适量,研粉撒。
注意
孕妇慎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紫燕草
拼音注音
Zǐ Yàn Cǎo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为桔梗科植物紫燕草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约40厘米,全体有短毛。茎直立,细圆柱形,光滑,紫色。茎自基部多分枝,常15枝以上。单叶互生,下部早脱,披针形,长1.5~3.5厘米,宽0.5~1.5厘米,边缘有细锯齿。花单生叶腋,呈顶生总状花序;萼5裂;花冠左右对称,2唇形,上唇分裂至基部,2裂,下唇3裂;雄蕊5;子房下位,2室。蒴果,萼宿存,顶裂为2果瓣。
生境分布
生于向阳田边或沙滩上。分布云南等地。
性味
微苦,平。
功能主治
止血接骨。治刀伤,骨折。
用法用量
外用:研末撒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紫燕草
拼音注音
Zǐ Yàn Cǎo
别名
大将军
来源
桔梗科紫燕草Lobelia hybrida C. Y. Wu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云南。
性味
苦,平。
功能主治
止血接骨。主治刀伤,骨折。
用法用量
外用适量研粉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石彭子
- 常春藤
- 南酸枣
- 深红龙胆
- 葛藟果实
- 栎叶槲蕨
- 小金发藓
- 金挖耳
- 鸬鹚肉
- 大鱼鳅串
- 碎骨红
- 老鸦花藤
- 撒发
- 柠檬皮
- 多穗石柯根
- 落霜红根
- 岩山枝
- 榆枝
- 楮皮间白汁
- 鸽粪
- 蚬壳
- 耳叶排草
- 红土子
- 山萩
- 鸡大腿
- 风化硝
- 黄桷树根疙瘩
- 四大天王
- 多蒴曲尾藓
- 川楝子
- 算盘子叶
- 漏斗瓶蕨
- 干漆
- 荔枝叶
- 华卫矛
- 马钱子
- 痢止蒿
- 女贞叶
- 秘鲁香胶
- 僵蚕
- 蓼实
- 肾精子
- 糯米泔
- 花楸
- 铁罗汉
- 亚麻
- 蛇根木
- 灌木蒲桃
- 谷木
- 郁李仁
- 毛毡草
- 野苦荬菜
- 通骨消茎叶
- 车螯
- 白花杆
- 披散糖芥
- 瘤孢地菇
- 玄台
- 功劳叶
- 葫芦巴
- 盘石龟
- 桦叶荚蒾
- 夏枯草露
- 大叶千里光
- 石楠
- 桂花枝
- 竹节参
- 鹅绒藤
- 秋木瓜
- 黑穗石蕊
- 伊贝母
- 山芹
- 黄荆
- 紫贝
- 山稔根
- 红娘子
- 狗脚草根
- 景天三七
- 排草香
- 竹卷心
- 短柄五加
- 菊花根
- 十大功劳根
- 猫肝
- 花叶狗牙七
- 一枝蒿
- 广东金钱草
- 广石豆兰
- 夜明砂
- 红管药
- 蒒实
- 紫红鞭
- 海马
- 莱菔缨
- 草龙
- 鳢鱼
- 大叶山桂
- 灯油藤子
- 猪殃殃
- 五转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