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目鳗
《*辞典》:八目鳗
拼音注音
Bá Mù Mán
别名
七鳃鳗(薛德熵《系统动物学》),七星子鱼(《吉林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吉林中草药》
来源
为七鳃鳗科动物七鳃鳗的全体。
原形态
全体近圆筒形,尾部侧扁。体长可达60厘米以上。头的两侧各有7个分离的鳃孔,与眼排成一直行,形成8个象眼的点,故通称八目鳗。鼻孔单个,位于头背面两眼的中间,后方有一白色皮斑。头前腹面有呈漏斗状吸盘,张开时呈圆形,周缘皱皮上有许多细软的乳状突起。口在漏斗底部,口两侧有许多黄色角质齿,口内有肉质呈舌形的活塞,其上亦有角质齿。肛门位于躯干与尾部交界处,肛门前有一泌尿生殖突。皮肤柔软而光滑,无鳞,侧线不发达。无偶鳍。背鳍两个,基长约相等,后面的背鳍与尾鳍相联,鳍条软而细密。生活时背呈青色带绿,腹部灰白色略带淡黄。
生境分布
部分时期栖息于海中,成长后游至淡水河流中产卵,为洄游性鱼类。常以吸盘吸附子其他鱼体上,吸食其血肉。分布我国东北之黑龙江、乌苏里江、图们江、松花江等河流中。
化学成分
肉中维生素A的含量较一般鱼类为高,每克约含99~980国际单位(平均300国际单位)。其次,在肝、肾、生殖腺及大肠中亦含有之,特别在睾丸与小肠中的含量更高。在鱼皮中维生素B1与维生素B12的含量远较其他鱼类为高,腹皮中的含量比背皮高。
功能主治
治夜盲症、角膜干燥。
《吉林中草药》:"滋补强壮。治口眼歪斜:七星子鱼捣烂涂敷。向左歪敷右面,向右歪敷左面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丝瓜根
- 白郎花
- 龙江风毛菊
- 青骨藤
- 白子菜
- 羊屎条花
- 水稻清
- 泡桐花
- 獭肝
- 萆薢
- 牛心果
- 小金钱草
- 牛尾独活
- 制川乌
- 苏木蓝
- 酥
- 长果山橙
- 石上藕
- 节节花
- 柱果木榄叶
- 荛花
- 红石耳
- 岩陀
- 贝齿
- 密脉鹅掌柴
- 百部
- 铁皮石斛
- 蒙古扁桃
- 蓝叶棵
- 岩胡椒
- 耧斗菜
- 矮脚苦蒿
- 黄紫堇
- 五灵脂
- 剪夏罗根
- 红花山牵牛
- 蝙蝠葛
- 榕树果
- 熊脂
- 雀舌草
- 赤链蛇
- 粉绿益母草
- 双肾参
- 哈士蟆
- 南瓜蒂
- 白螺蛳壳
- 玉米黑霉
- 鳞瓦韦
- 贯众
- 辫子草根
- 大横纹
- 灰藋
- 猪鬃刚
- 鸡蛋花
- 假辣蓼
- 山石榴
- 石花菜
- 鸡血李
- 野麦子
- 石楠叶
- 鮠鱼
- 木馒头
- 洋金花
- 绿包藤
- 赤麻鸭
- 白背叶
- 黄花忍冬
- 红芋
- 南方六道木
- 蘘荷子
- 錾菜
- 水棘针
- 黄金菊根
- 龙骨风
- 海螵蛸
- 芙蓉根
- 黄泡子
- 矮茎朱砂根
- 玳瑁
- 长管假茉莉
- 鸡肉参
- 槭叶止血草
- 小叶薄荷
- 长叶柄野扇花
- 伞形梅笠草
- 黑虎耳草
- 栝楼皮
- 广西莪术
- 血盘草
- 艾实
- 大金银花
- 鹊豆
- 肉桂油
- 篦子三尖杉
- 伞花绢毛菊
- 驴脂
- 苞蔷薇根
- 棕榈子
- 球衣藻
- 薜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