宽叶紫萁
《中华本草》:宽叶紫萁
拼音注音
Kuān Yè Zǐ Qí
英文名
Javanese Flowering Fern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紫萁蕨科植物宽叶紫萁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smunda javanica Bl.[Plenasium javanicum Persl]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采收,洗净,去须根与叶柄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大型陆生蕨类植物,植株高达2m。叶一型,但羽片为二型;羽片厚革质,光滑;叶柄长约60cm,坚硬,有光泽,下部粗达1.5cm;叶片长约80cm,宽约50cm,长圆形;羽片25-30对,下部的对生,长约22cm,宽2-2.5cm,上部的互生,斜向上,长披针形,上部渐尖头,边缘全缘或波状,多少反卷,稍有锯齿,基部针形,具2-5mm的短柄;叶脉粗糙,二至三回分歧;中部或中部以上的数对羽片能育,长约5-12cm,宽不到1cm,线形,有时仅羽片上部能育,基部阔而不育;主脉两侧羽裂成多数卵圆形或长圆形的孢子囊小穗,背面布满暗棕色的孢子囊群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600m左右的常绿混交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。
性味
苦;寒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止血杀虫;祛风。主痈疖;腮腺炎;风湿骨痛;漆疮;肠道寄生虫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茎:味苦、性寒。有清热解毒、止血杀虫的功能。用于痈疖、腮腺炎、肠道寄生虫、漆疮、风湿骨痛,嫩苗用于外伤出血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木通
- 簕欓
- 白附子
- 钩苞大丁草
- 葫芦巴
- 树茭瓜果
- 蜗牛壳
- 南天竹叶
- 川谷根
- 黄龙藤
- 过山风
- 菊芋
- 黄筒花
- 栝楼皮
- 铜棒锤
- 麂子草
- 猫儿屎果
- 朱蕉
- 铁牛钻石
- 刷把草
- 地刷子
- 一匹草
- 冬葵子
- 费菜
- 土牡蛎
- 老鼠耳
- 金箔
- 炙红芪
- 鹅
- 岗柃
- 铃兰
- 毛冬瓜根
- 黄杨
- 饭团藤
- 附地菜
- 南方六道木
- 泥胡菜
- 接筋草
- 老鸦花藤
- 黄梢蛇
- 地丁
- 锅铲叶
- 太平莓
- 越西川木香
- 帽兰
- 南蛇簕
- 黄花香
- 木槿根
- 玳玳花
- 榕树叶
- 菥蓂
- 猪殃殃
- 午香草
- 毛叶石楠
- 救必应
- 龟版胶
- 一颗血
- 附子
- 曲枝假蓝
- 打米花
- 见血清
- 杜仲藤
- 盐肤木
- 黄花蒿
- 乌榄核
- 匙羹藤
- 米露
- 百里香
- 箭杆风
- 千年耗子屎种子
- 白屈菜根
- 环纹苦乳菇
- 一支箭
- 大皂角
- 姜三七
- 东风橘根
- 防已
- 甘青铁线莲
- 蛇婆子
- 小花鸢尾
- 地笋
- 刺藦苓草
- 刺果藤仲
- 柃木
- 柞蚕蛹
- 石彭子
- 黑骨头
- 椒蒿
- 箭叶蓼
- 鼠妇
- 九节风
- 天竺子
- 干漆
- 薄荷素油
- 续断
- 花拐藤根
- 野烟叶
- 长春花
- 华泽兰
- 红对节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