昆明堇菜
《中华本草》:昆明堇菜
拼音注音
Kūn Mínɡ Jǐn Cài
别名
紫花地丁、紫罗兰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堇菜科植物云南堇菜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iola yunnanensis W.Beck.et H.de Boiss.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。根茎伸长,具长的节间,斜生或平卧地面呈茎状,节上有不定根。地上茎缺或较短,长不足2cm。匍匐枝纤细,长可达37cm通常密被白色柔毛,顶端有簇生的叶丛常形成新植株。叶近基生或互生于匍匐枝上;叶柄长3-8cm,密被开展的白色柔毛;托叶大部分离生,披针形,长1-1.3cm,膜质,先端狭长,边缘具长流苏状齿;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形,长3-8cm,宽2-4cm,先端尖或渐尖,基部呈浅而狭的心形,边缘具粗圆齿,两面密被灰白色柔毛.花淡红色或白色;自基生叶叶腋抽出的闭花受粉花的花梗远较叶短,匍匐枝上花梗远长于叶,花梗密被柔毛,中部以上有2枚对生的线形不苞片;萼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,基部附属物短,具3脉,边缘密生缘毛;距极短呈浅囊状,稍向下湾;子房卵球形,花柱近直立,柱头喙端有柱头孔.蒴果小,长圆形或近球形.种子于形.花期3-6月,果期8-12月.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300-2400m的山地林下、林缘草地、沟谷或路旁岩石旁湿润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海南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:多皱缩成团。湿润展开后,主根圆锥形,叶基生,叶片舌形或矩圆状披针形,顶端钝,基部截形,叶柄纤细,基部可见托叶,花茎长于叶,其中部有2枚小苞片,花淡棕紫色。气微,味微苦。
性味
味辛;苦;性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消疳化积。主疮疡肿毒;小儿疳积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扛板归根
- 白屈菜
- 野料豆
- 白狼毒
- 半边山
- 羊胰
- 天麻茎叶
- 七厘丹
- 柏树果
- 白郎花
- 昙花茎
- 田麻
- 洋鸭
- 台湾磨盘草
- 白沙糖
- 土阿魏
- 野苦梨
- 太白针
- 太阳针
- 芋头
- 桐叶
- 芫花
- 獭肉
- 莺
- 薏苡根
- 白檀根
- 盐肤木
- 羊耳蒜
- 柏勒儿茶
- 白饭树叶
- 药王茶
- 淫羊藿
- 琼越线蕨
- 白沙虫药
- 蔷薇花
- 野粟
- 天生草
- 柏树
- 白冷草
- 阳遂足
- 保山附片
- 牙痈草
- 半边风
- 硬枝黑锁梅
- 羊吊钟
- 斑点虎耳草
- 野辣蓼
- 七鳃鳗
- 白马阴茎
- 阳雀花
- 白勒
- 孔公孽
- 宽叶鼠曲草
- 白桂木根
- 玉簪叶
- 野毛金莲
- 搬倒甑
- 野菊花
- 野薴麻
- 薏苡仁
- 云母石
- 玉山芎穷
- 土人参叶
- 盐酸树
- 野猪头骨
- 蜻蜓兰
- 羊屎果树皮
- 羊齿天冬
- 羽萼
- 白鲜皮
- 一碗泡
- 药老
- 甜果藤
- 楸木皮
- 郁李仁
- 白沙蒿
- 土千年健
- 北风草
- 土槿皮
- 罂粟壳
- 羊肝
- 口蘑
- 秃疮花
- 白楠木
- 土木贼
- 茄子
- 野梨枝叶
- 盐肤木皮
- 硬叶吊兰
- 白兰花
- 檀香泥
- 阴香叶
- 宽穗兔耳风
- 甜瓜花
- 苔垢菜
- 烟管蓟
- 玉屑
- 玉蜀黍苞片
- 野烟
- 白苞筋骨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