锦香草
《中华本草》:锦香草
拼音注音
Jǐn Xiānɡ Cǎo
别名
白毛虎舌毡、老虎耳、石用、大虎耳草、山霸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野牡丹科植物锦香草的全草或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yllagathis caualeriei(Levl.et van.)Guill.[Allomorphia caualerieiLevl. Et van.]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全草,根全年均可采,均洗净,鲜用或切碎晒干。
原形态
草本,高10-15cm。茎直立或匍匐,逐节生很,近肉质,密被长粗毛,四棱形,通常不分枝。叶对生;叶柄长1.5-9cm,密被长粗毛;叶片纸质,广卵形、广椭圆形或圆形,先端广急尖至近圆形,基部心形,长6-16cm,宽4.5-14cm,两面绿色或有时背面紫红色,表面被疏糙伏毛状长粗毛,背面仅基出脉及侧脉被平展的长粗毛;基出脉7-9,表面脉平整,背面脉隆起。伞形花序,顶生,总花梗长4-17cm,被长粗毛,稀几无毛;苞片倒卵形或近侧披针形,被粗毛,通常仅有4枚,长约1cm,或更长;花梗与花萼均被糠秕;花萼漏斗状四棱形,裂片广卵形;花瓣粉红色至紫色,上部略偏斜,先端急尖;雄蕊4,近等长,花药基部具小瘤或不明显,药隔下延呈短距;子房杯形,先端具冠。蒴果,先端冠4裂,伸出宿存萼,宿存萼具8纵肋,果梗伸长,被糠秕。花期6-8月,果期7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00-1500m的山谷、山坡疏、密林下阴湿地或水沟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苦;辛;性寒
功能主治
清热凉血;利湿。主热毒血痢;湿热带下;月经不调;血热崩漏;肠热痔血;小儿阴囊肿大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;或泡酒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汤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藏青杠
- 菩提香
- 油桐叶
- 黄杨子
- 马尾伸筋
- 甘草梢
- 席草
- 蚕豆壳
- 牛奶树
- 地膜香
- 一枝蒿
- 大黄蜂子
- 曼陀茄根
- 秋海棠果
- 牡荆
- 白兰花
- 香橼根
- 麻叶荨麻
- 香槐
- 野马蹄草
- 地不容
- 凤眼果树皮
- 紫金莲
- 地羊鹊
- 李根皮
- 泡花树
- 海南茄
- 金刚刺
- 天山花楸
- 菊花黄连
- 四川澄茄子
- 荔枝草
- 四照花
- 桃花
- 桦木皮
- 四楞蒿
- 过路惊
- 山大黄
- 海蓬子
- 宿根亚麻
- 海浮石
- 马瓞儿
- 兔儿风
- 圣罗勒
- 四时青
- 商陆
- 山乌桕叶
- 四棱筋骨草
- 四叶细辛
- 山慈姑
- 四方拳草
- 四念癀
- 四棱通
- 山五味子
- 海狗肾
- 盘肠草
- 旱田草
- 海木
- 卤碱
- 四楞通
- 宿苞豆
- 旱菜
- 桦菌芝
- 四川苦丁茶
- 双色龙胆
- 少花柏拉木
- 山地豆
- 山乌珠根
- 桦叶荚蒾
- 山佛手
- 山兵豆
- 旱前胡
- 四棱杆
- 核桃楸
- 海蕴
- 核子木
- 延胡索
- 玛瑙
- 双肾藤
- 米碎花根
- 四里麻
- 黄莲花
- 槐角
- 山慈姑叶
- 唢呐花
- 黄花蒿
- 海红
- 四块瓦
- 黄草乌
- 伽蓝菜
- 四照花皮
- 核桃楸果
- 少年红
- 四楞筋骨草
- 山大刀根
- 血水草根
- 山大颜
- 四季素馨花
- 河豚
- 西南卫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