锯齿溪蟹
《中华本草》:锯齿溪蟹
拼音注音
Jù Chǐ Xī Xiè
英文名
Crenated Crab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溪蟹科动物锯齿溪蟹的全体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tamon denticulatum (H. Milne- Ed Wards).
采收和储藏:随用随捕,鲜用或腌制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tamon denticulatum (H. Milne- Ed Wards).
采收和储藏:随用随捕,鲜用或腌制。
原形态
锯齿溪蟹,头胸甲的宽度略大于长度,长35.8mm,宽43.2mm,表面稍隆,前半部具少数颗粒,后半部光滑。额区的1对隆起各具横行皱襞。眼窝后部的隆起也明显。中胃区与心区之间有明显的“H”形沟。额宽,向前方倾斜,前缘中间凹陷,表面具颗粒。眼窝、背、腹缘及外眼窝齿的边缘均具细齿。外眼窝齿与前侧缘之间具1缺刻。前胸缘稍弯曲,具细齿。两性螯足均不对称,长节的边缘有锯齿,背缘近末端处具1小刺,腕节的内末角具1锐齿,外侧面末缘具小齿数枚,裳节肿胀,指节光滑,两指内缘具不规则齿。第2对步足最长,长节背缘具皱襞,胸节前缘有小齿,前节的背腹缘均具小刺指节周围具棘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息于河、湖、水田或山溪中,常潜伏砖石下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河南、四川等地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河南、四川等地。
化学成分
含血蓝蛋白(hemocyanin)。蛋白、糖类、核酸、磷脂、胆甾醇, demosterol。
性味
味咸;性寒
归经
肝、肾二经
功能主治
化瘀散积;接骨消肿。主治症瘕积聚、骨折、跌打骨折
用法用量
内服:全蟹煮食,壳晒干研粉冲服,每次1只。
各家论述
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:有软坚散结,接骨的功能。主治症瘕积聚、骨折、跌打损伤等症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女贞根
- 蛤蒌
- 红楤木
- 白贝
- 东北雷公藤
- 毛排钱草
- 野苦荬菜
- 长白楤木
- 牛肝
- 单头紫菀根
- 马皮
- 胡杨
- 小果白刺
- 草菇
- 铜骨七
- 血水草根
- 端哼
- 蟾蜍肝
- 线叶蚤缀根
- 花花草
- 黄荆
- 藤五加
- 杜楝
- 鹿蹄根
- 蝙蝠葛叶
- 泥炭藓
- 熊脑
- 玉米黑粉
- 红地榆
- 红钉耙藤
- 草泽泻
- 白残花
- 新疆远志
- 大透骨草
- 糠谷老
- 田螺厣
- 西藏水黄连
- 粳米泔
- 芒消
- 假荔枝根
- 溪荪
- 西瓜黑霜
- 南川升麻
- 兰花石参
- 厚叶川木香
- 黄麻灰
- 锦地罗
- 山臭草
- 小叶罗汉松
- 土红苓
- 海门冬
- 抱树莲
- 百味参
- 肋柱花
- 枕材
- 鸭脚木皮
- 小筋骨藤
- 没食子
- 杜衡
- 翻白柴
- 万年青
- 黑皮青木香
- 小羊肚菜
- 花叶矮沱沱
- 云南小膜盖蕨
- 天脚板根
- 大还魂草
- 慈竹叶
- 婆婆指甲菜
- 阳桃根
- 柠条籽
- 冷水花
- 蛏壳
- 山羊角
- 续断
- 星毛羊奶子
- 头花猪屎豆
- 华山参
- 岩青兰
- 芦花
- 猩猩木
- 小鬼钗
- 西藏花木通
- 马蔺叶
- 鹈鹕油
- 金刚刺
- 远志
- 三十六荡
- 毛木树皮
- 红皮
- 捆仙丝
- 西瓜根叶
- 豹骨
- 野洋参
- 构皮麻
- 赤链蛇
- 樗叶
- 毛叶肾蕨
- 苦荬菜
- 细花丁香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