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背枇杷果
《中华本草》:金背枇杷果
拼音注音
Jīn Bèi Pí Pá Guǒ
英文名
Fruit of Przewalsk Rhododendron
出处
出自《陕西中草药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杜鹃花科植物陇蜀杜鹃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hododendron przewalskii Maxim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果熟后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常绿灌木,高1-3m。幼枝粗壮,黄色,有短柔毛,老枝灰白色至棕褐色,纵裂。叶簇生于枝顶,近轮生;叶柄淡黄色,长1-2cm;叶片革质,椭圆形至矩圆形,长7-10cm,宽3-5cm,先端钝,有短头尖,基部圆形呀近心形,有时呈宽楔形,表面光滑无毛,绿色,背面黄绿色,密被黄棕色绒毛和朱红色腺鳞,以后逐渐脱落。伞房状总状花序顶生。有花10-15朵,花便长1-2.5cm;花萼短,有半圆形齿;花冠钟形,白色至粉红色,长3.5cm,5裂,裂片圆形,顶端有微缺刻;雄蕊10,花丝下半部略有粗短毛;雌蕊1,子房卵圆形,通常光滑无毛,有时有粉状毛,花柱略长于雄蕊,柱头头状。蒴果圆柱形,长1.2-1.5cm,具6个槽,花柱宿存。花期5-6月,果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900-4000m的高山阴坡混交林中,也有单独成林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四川。
性味
味苦;性平
功能主治
清肺止咳;和胃止呕。主肺热咳嗽;呕吐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9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红榔木
- 猕猴梨叶
- 胭木
- 莿(木冬)
- 野灯草
- 木锥花
- 铁灯台
- 岩石羊
- 马比木
- 酱头
- 大膜盖蕨
- 蕨菜
- 石蟹
- 蚕砂
- 枇杷木白皮
- 白云瓜花
- 三品一枝花
- 西藏点地梅
- 旋蒴苣苔
- 白三七
- 苍耳根
- 樟梨
- 假鹰爪根
- 复叶耳蕨
- 花榈木
- 沙棘
- 松木皮
- 薤白
- 藏绵芪
- 曼陀罗叶
- 栀子根
- 吹云草
- 小粉
- 鹳骨
- 鹤草芽
- 藤乌头
- 万年青叶
- 野木瓜果
- 虉草
- 华东木蓝
- 苏铁根
- 川楝子
- 糯芋
- 灯笼草
- 木棉花
- 山五味子根
- 华南胡椒
- 岩胡椒
- 翠鸟
- 变叶胡椒
- 獾油
- 台湾泡桐叶
- 扁豆叶
- 三枝标
- 高粱泡叶
- 棉花根
- 紫石英
- 二色补血草
- 黄花獐牙菜
- 偏花黄芩
- 栗树皮
- 冲天伞
- 毛赪桐
- 冷水花
- 阳起石
- 地胆
- 薄荷脑
- 雪上一枝蒿
- 红胡豆七
- 美丽胡枝子根
- 伞莎草
- 芒萁骨根
- 大驳骨
- 千金藤
- 黄果茄
- 獐骨
- 豉汁
- 白鹤菌
- 甘草
- 马心
- 土大黄叶
- 黄脚鸡
- 复叶葡萄叶
- 薯莨
- 茼蒿
- 烟油
- 椒目
- 人中黄
- 鲫鱼
- 白花草
- 野黄皮
- 指天椒
- 石龙子
- 腹水草
- 柑核
- 云南荚蒾根
- 黑面叶
- 鲤鱼血
- 指天蕉
- 燕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