菰米
《中华本草》:菰米
拼音注音
Gū Mǐ
别名
雁膳、菰粱、安胡、蒋实、茭米、黑米、雕胡米、雕菰、茭白子、菰实
英文名
fruit of Fewflower Wildrice
出处
出自《本草经集注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菰狐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Zizania caduciflora (Turcz.) Hand.- Mazz.采收和储藏:9-10月,果实成熟后采取,搓去外皮,扬净,晒干。
原形态
菰,多年生草本,常有根茎。秆直立,高90-180cm。叶鞘肥厚,长于节间,基部者常有横脉纹;叶舌膜质,略成三角形,长达15mm;叶片扁平而宽广,表面粗糙,背面较光滑,长30-100cm,宽10-20mm。圆锥花序大型,长30-60cm,分枝多簇生,开花时上举,结果时开展;雄小穗长0-15mm两侧多少压扁,常带紫色,常着生于花序下部开展或上繁荣昌盛的分枝上,脱节于小穗柄上,惟其柄较细弱;颖退化不见;外稃先端渐尖或有短尖头,并有5脉,厚纸质;花药6-9mm;雌小穗长15-25mm,外稃有芒长15-30mm,内稃与外稃同质,常均有3脉,为外稃所紧抱;雄花中有6枚发育雄蕊。颖果圆柱形,长约10mm。花、果期秋季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为湖沼水塘内的栽培作物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。
形状
干燥的果实,呈圆往形,长1-1.5cm,直径1-2mm,两端渐尖,表面棕褐色,有1条因稃脉挤压而形成的沟纹,腹面从基部至中部有一条弧形的因胚体突出而形成的脊纹,脊纹二侧微凹下。长至0.6cm。折断面灰白色,富有油质,质坚硬而脆。气微弱,味微甘。以子粒饱满、无蛀者为佳。
化学成分
颖果含蛋白质1.2% 、脂肪油0.1% 、碳水化物2.8% 、灰分0.5%。
药理作用
菰米对血压上繁荣昌盛有抑制倾向,对于中风(脑血管障碍)有中等程度预防作用。尚可改善补体效价,增强机体免疫力,使激素海化,促进糖代谢等,急性毒性试验表明,菰米无论口服或皮下注射,都安全无毒。
性味
味甘;性寒
归经
胃;大肠经
功能主治
除烦止渴;和胃理肠。主心烦;口渴;大便不通;小便不利;小儿泄泻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各家论述
1.《本草拾遗》:止渴。2.《纲目》:解烦热,调肠胃。3.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禾本科》:治心脏病等,或作利尿剂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菰米
拼音注音
Gū Mǐ
别名
雁膳(《管子》),菰粱(《楚辞》),安胡(《七发》),蒋实(《楚辞》王逸注),茭米(孙炎),黑米(《杜工部集》),雕胡米(《本草图经》),雕菰(《纲目》),茭白子(《江苏植药志》)。
出处
《本草经集注》
来源
为禾本科植物菰的果实。9~10月,果实成熟后采取,搓去外皮,扬净,晒干。
生境分布
产江苏等地。
形状
干燥的果实,呈圆柱形,长1~1.5厘米,直径1~2毫米,两端渐尖,表面棕褐色,有1条因稃脉挤压而形成的沟纹,腹面从基部至中部有一条弧形的因胚体突出而形成的脊纹,脊纹二侧微凹下,长至0.6厘米。折断面灰白色,富有油质,质坚硬而脆。气微弱,味微甘。以子粒饱满、无蛀者为佳。
化学成分
颖果含蛋白质1.2%、脂肪油0.1%、碳水化物2.8%、灰分0.5%。
性味
①《本草拾遗》:"性冷。"
②《纲目》:"甘,冷,无毒。"
归经
《本草撮要》:"入手、足阳明经。"
功能主治
①《本草拾遗》:"止渴。"
②《纲目》:"解烦热,调肠胃。"
③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禾本科》:"治心脏病等,或作利尿剂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土马鬃
- 木瓜枝
- 番杏
- 大花卫矛果
- 石头菜
- 藤槐
- 猩猩木
- 蛮刀背
- 黄荆叶
- 红葱
- 糖橘红
- 雀卵
- 三消草
- 海狸香
- 金丝杜仲
- 飞天蜈蚣
- 大树跌打
- 翠雀花
- 黄果茄
- 阔叶赤车使者
- 獭肝
- 布荆
- 浮萍
- 榕树果
- 百里香
- 球花党参
- 山荸荠
- 篑草
- 两指剑
- 跌打老
- 独脚蟾蜍
- 冬瓜
- 金橘
- 粟米草
- 紫金标
- 水接骨丹
- 柘树果实
- 马唐
- 青鱼胆草
- 灯笼草
- 石蒜
- 角茴香
- 附子
- 川楝子
- 泡泡草
- 新疆延胡索
- 三枝枪
- 红毛野海棠
- 驴蹄草
- 朱砂七
- 红木子
- 槐根
- 滑背草鞋根
- 鲎尾
- 火索麻
- 火赤链蛇
- 皱巴坚螺
- 苦草
- 粉藜
- 倒提壶
- 青棉花藤
- 芸香
- 牛心果
- 天文草
- 绿结鸡骨
- 青箭
- 牛胆参
- 雪兔
- 鲫鱼脑
- 塔黄
- 野棕
- 鸡脑
- 红毛叶马蹄香
- 大叶蛇泡簕
- 君迁子
- 向日葵茎髓
- 白花蛇
- 柿花
- 野芫荽
- 大金发藓
- 九倒生
- 岩檀香
- 常春藤
- 五爪龙
- 翻背白草
- 匍伏堇
- 马牙七
- 金线草
- 红娘子
- 黄茶根
- 莲子心
- 水黄
- 淡秋石
- 旱前胡
- 乌蔹莓
- 云南莲座蕨
- 干岩矸
- 仙顶梨
- 小报春
- 蜗牛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