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蓝地花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红蓝地花
拼音注音
Hónɡ Lán Dì Huā
别名
长茎飞蓬、紫苞飞蓬
来源
菊科红蓝多花Erigeron elongatus Ledeb.,以全草、根入药。
生境分布
东北、内蒙古、山西、河北、甘肃、新疆、四川。
性味
甘、微苦,平。
功能主治
解毒,消肿,活血。主治结核型、瘤型麻风,视物模糊。
用法用量
全草1~3钱;根3~5钱。炖肉服治眼病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中华本草》:红蓝地花
拼音注音
Hónɡ Lán Dì Huā
别名
灯盏花、白带丹
英文名
Herba of Longstem Fleabane
出处
出自《云南中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长茎飞蓬的根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rigeron elongatus Ledeb.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集,洗净,切碎晒干。
原形态
长茎飞蓬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,高10-50cm。主根较短,上生多数须根。茎直立,中部以上分枝,带紫色或少有绿色,疏被微毛。叶全缘,质较硬;基生叶集成莲座状,花后枯菱,倒披针形或长圆形,长1-10cm,宽1-11mm。基部下处成叶柄;中部以上叶长0.5-7cm,宽0.7-8mm,先端急尖,无叶柄。头状花序通常较少,排列成伞房状或圆锥状;总苞半球形;总苞片3层,条状披针形,紫色,有腺毛;舌状花二型;外围舌状,长不超过筒状花或等长,淡紫以,内层细管状,无毛;两性花筒状,黄色,上端裂片暗紫色。瘦果长圆状披针形;冠毛白色,2层。花期7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向阳的山坡和草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甘肃、新疆、四川、云南和西藏等地。
性味
味甘;微苦;性平
功能主治
解毒;消肿;活血。主结核型;瘤型麻风、视物模糊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;或炖肉服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红蓝地花
拼音注音
Hónɡ Lán Dì Huā
别名
灯盏花、白带丹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长茎飞蓬的全草。夏季采集。洗净,切碎晒干。
原形态
直立草本,高20~70厘米,全株被毛。主根较短,上生多数须根。单叶互生,披针形或倒披针形,叶缘上部具浅锯齿及缘毛。头状花序顶生,淡紫色。瘦果,扁平,冠毛为柔软的刺毛。
生于干燥草坡、林下灌木丛中。分布云南等地。
性味
甘微苦,平。
功能主治
解毒消肿,活血。治结核型、瘤型麻风。
复方
治眼雾:红蓝地花根三至五钱。炖肉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甘肃棘豆
- 三角草
- 野木瓜果
- 多茎野豌豆
- 刺楸茎
- 桐油
- 麻油
- 野马追
- 刺龙牙
- 苦参
- 翠雀花
- 甘露子
- 藕
- 九头草
- 野鸦椿叶
- 草牡丹
- 土千年健
- 狸尾草
- 毛轴铁角蕨
- 岩扫把
- 猫头
- 苦瓜子
- 黑蚂蚁
- 毛叶轮环藤
- 凤仙花
- 鸭儿芹果
- 鹰爪花根
- 阔叶假参
- 蛇胆草
- 鹰爪花果
- 紫弹树枝
- 狗齿
- 笑靥花
- 女儿红根
- 金钟花
- 天王七
- 母猪菜
- 白杨树根皮
- 葛藟叶
- 鲛鲨白
- 麝肉
- 青鱼胆草
- 鲃鱼
- 鼻涕果
- 铅
- 蓖麻
- 白竻薳
- 青蒿子
- 青皮
- 小金牛草
- 青皮树
- 蛾眉石凤丹
- 蛇床子
- 雀梅藤根
- 青檀香
- 鼠肝
- 雀脑
- 四叶草
- 鱼胆草
- 蛇葡萄
- 自然铜
- 蛇附子
- 鹅首马先蒿
- 红血藤
- 败火草
- 糠谷老
- 苦楝寄生
- 响叶杨
- 鹧鸪菜
- 林背子
- 玳瑁
- 峨屏草
- 木香花
- 华山矾根
- 自来血
- 鲨鱼胎
- 升药底
- 地钱
- 将军树
- 蜣螂
- 蛇退步
- 鳖脂
- 青果
- 遍山红
- 青蒿囊虫
- 蝙蝠葛
- 鸊鷉
- 鸜雉
- 鹅涎
- 绵毛马兜铃
- 山杨树皮
- 红梗草根
- 鲨鱼心
- 麒麟吐珠
- 酸石榴
- 青头菌
- 鸦葱
- 水黄连
- 长毛风毛菊
- 香樟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