葫芦七
《*辞典》:葫芦七
拼音注音
Hú Lu Qī
别名
大救驾、荷叶七(《陕西中草药》),山紫菀(《山西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陕西中草药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肾叶橐吾的根及根茎。夏、秋采挖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1米左右。根茎短粗,具多数细长须根。茎直立,有纵纹。基生叶肾形,长10~20厘米,宽11~25厘米,边缘有细锯齿,基部深心形,具长柄;茎生叶小形,叶柄部膨大,抱茎。头状花序长约2厘米,排列成总状,总梗下有卵形带齿的苞叶一片;舌状花黄色。瘦果细长,具长冠毛。花期夏季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草地稍潮湿处。分布东北及内蒙古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四川等地。
形状
干燥根多扭曲成团状,根茎块状,上端有叶基的纤维残存,下方丛生多数细根。根长10~15厘米,径约2毫米左右,外表灰黄棕色。质脆,断面黄白色。有特殊香气,味辣。
产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。
化学成分
肾叶橐吾根含异戊烯酸呋喃橐吾酮。地上部分含橐吾烯酮、橐吾环氧素、橐吾环氧醇、橐吾环氧醇乙酸南。齿叶橐吾含延胡索酸、山岗橐吾碱、橐吾碱、齿叶橐吾碱。
性味
甘辛,温。
功能主治
理气活血,止痛,止咳祛痰。治跌打损伤,劳伤,腰腿痛,咳嗽气喘,百日咳,肺痈咯血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3钱;或研末冲服。
注意
忌浆水;阴虚、肺热干咳者慎用。
复方
①治腰腿痛:葫芦七二两,研粉,每次二钱,每日二次,凉开水冲服。
②治劳伤:葫芦七、小救驾各一钱,红三七、四块瓦、红毛七各二钱。水煎服,黄酒为引。(性味以下出《陕西中草药》)
备注
同属植物齿叶橐吾的根亦同等入药。
以上两种在少数地区作紫菀入药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小麦麸
- 湖北海棠
- 雪里见
- 滇茜草
- 香橼叶
- 白花龙胆
- 芒叶小米草
- 圆叶野扁豆
- 象头花
- 陈火腿骨
- 雪猪骨
- 吊山桃
- 披散糖荠
- 雪梨膏
- 小天冬
- 白毛藤根
- 雪山甘草
- 叶象花
- 黍茎
- 披针叶毛茛
- 铁蕨鸡
- 雄黄豆
- 锡
- 小花五味子根
- 蕤核
- 夜花藤
- 糖芥
- 黄背草果
- 杜梨
- 野决明
- 象牙参
- 金刚藤
- 香水月季
- 光决明
- 红花月见草
- 钝齿青荚叶
- 牛角瓜
- 篦梳剑
- 毛草龙
- 过岗龙
- 绿萼梅
- 塘虱鱼
- 大蓑衣藤根
- 海仙花
- 血水草根
- 虎掌草叶
- 太白三七
- 冷水花
- 油柑虫节
- 花花草
- 霞天膏
- 黄蜀葵茎
- 盐麸木花
- 东北雷公藤
- 拟囊果芹
- 柚根
- 油棕根
- 香桂皮
- 小鱼仙草
- 栝楼子
- 牛耳枫根
- 大过路黄
- 枇杷核
- 岩参
- 草藤乌
- 古羊藤
- 铜锣七
- 草灵脂
- 潮风草
- 红楠
- 水毛花
- 常春油麻藤
- 西瓜黑霜
- 山臭草
- 华山参
- 罗锅底
- 大叶地耳根
- 香柏
- 红皮
- 西藏野花椒
- 银柴胡
- 西南毛莨
- 刺通草
- 蛏壳
- 楮实子
- 香叶树
- 毛节兔唇花
- 宜梧
- 虾子花叶
- 沙七
- 小叶蛇总管
- 刺榆
- 雪药
- 花姬蛙
- 挖耳草根
- 香橼露
- 细枝柃
- 大血藤
- 落霜红
- 朴树根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