旱冬瓜
《中华本草》:旱冬瓜
拼音注音
Hàn Dōnɡ Guā
别名
蒙自赤杨、冬瓜树皮、蒙自桤木、水冬瓜树、水冬瓜、桤木树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桦木科植物尼泊尔桤木的树皮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lnus nepalensis D. Don
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剥,切片,晒干或鲜用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lnus nepalensis D. Don
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剥,切片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乔木,高达15m。树皮灰色或暗灰色,平滑;枝条紫褐色,无毛,有棱;小枝疏生短柔毛;芽有柄,卵形,芽鳞2枚。叶柄长1-2.5cm;叶片近革质,宽卵形、卵形或倒卵圆形,长4-16cm,宽2.5-10cm,先端骤尖或锐尖,基部楔形或宽楔形,边缘全缘或具疏细锯齿,上面无毛,下面粉绿色,密生腺点;沿脉生黄色短柔毛,脉腋簇生髯毛,侧脉8-16对。雄花序多数,排成圆锥状,下垂。果序多数,呈圆锥状排列,长约2cm,直径7-8mm;果苞木质,宿存,长约4mm,有5枚浅裂片;小坚果宽卵圆形,长约2mm;膜质翅宽为果的1/2,稀与果等宽。花期6-10月,果于次年3-5月成熟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600-3600m的河岸、山坡林中及村落附近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广西等地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广西等地。
化学成分
根含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羽扇豆醇(lupeol),白桦脂醇(betulin),白桦脂酸(betulinic acid),蒲公英赛醇(taraxerol),蒲公英赛酮(taraxerone)。
性味
苦;涩;性平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利湿止泻;接骨续筋。主腹泻;痢疾;水肿;疮毒;鼻衄;骨折;跌打损伤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旱冬瓜
拼音注音
Hàn Dōnɡ Guā
别名
冬瓜树、蒙自桤木、水冬瓜
来源
桦木科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 D. Don,以树皮入药。
生境分布
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。
性味
苦、涩,平。
功能主治
止泻,消炎,接骨。主治腹泻,痢疾,鼻衄,骨折,跌打损伤。
用法用量
1两,水煎服或配伍。骨折用鲜品捣烂外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接筋草
- 缠竹黄
- 锥螺厣
- 莼
- 大烟锅草
- 藏青杠
- 三七叶
- 凉三七
- 苕叶细辛
- 聚叶虎耳草
- 麻雀肉
- 臭草
- 白头翁
- 醉鱼草花
- 山棯叶
- 杭州荠薴
- 酸果藤
- 老虎俐根皮
- 小花青藤
- 野马追
- 麻皮
- 八角枫叶
- 柔毛艾纳香
- 猫爪子
- 鼠尾草
- 鹿衔草
- 绛梨木叶
- 土箭芪
- 穿心草
- 田野卷耳
- 蝮蛇胆
- 藤碎补
- 江南桤木
- 山土瓜
- 黄花岩松
- 龙鳞草
- 铁色箭
- 野苦荬菜
- 地菍
- 鸡爪芹
- 细锥香茶菜
- 条叶猪屎豆
- 鰕虎鱼
- 六曲
- 白术
- 香樟叶
- 山萝花
- 排草香
- 青棉花藤
- 粗棕竹根
- 桑枝
- 牛皮草
- 苦荬菜
- 榈木
- 紫啸鸫
- 藏红花
- 哈士蟆
- 羊耳菊
- 圆叶锦葵
- 披叶苔
- 鼠妇画眉草
- 蠮螉
- 单根木
- 深山不出头
- 宝盖草
- 小紫金牛
- 蛤蒌
- 斑点虎耳草
- 水莎草
- 石见穿
- 盐麸叶
- 吊吊果
- 白辣蓼
- 竹叶吉祥草
- 回心草
- 虾蟆脑
- 山白果
- 狭穗鹭兰
- 紫薇根
- 梦花
- 有柄石韦
- 转心莲
- 土贝母
- 海门冬
- 蔓胡颓子根
- 蟾舌
- 紫杉
- 单体蕊黄芪
- 流苏子根
- 牛肚
- 野花椒根
- 麦瓶草
- 山鸡蛋
- 继木[檵木]
- 榄仁树皮
- 树腰子
- 紫花络石
- 豺皮
- 土人参
- 刺针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