蓝猪耳
《中华本草》:蓝猪耳
拼音注音
Lán Zhū ěr
别名
倒胆草、蚌壳草、散胆草、老蛇药、蝴蝶花、同色蓝猪耳、灯笼草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玄参科植物单色蝴蝶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orenia concolor Lindl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单色蝴蝶草 匍匐草本。茎具四棱,节上生根,分枝上升或直立。叶具短柄,柄长2-10mm;叶片三角状卵形或长卵形,稀卵圆形,长1-4cm,宽0.8-2.5cm,先端钝或急尖,基部宽锲形,边缘具锯齿,或带短尖的齿,无毛或疏被柔毛。花单朵或顶生,稀排成伞形花序;花梗长2-3.5cm,果期延长可达5cm;萼长1.2-1.7cm,果期延长达2.3cm,具5枚宽略超过1mm的翅,基部下延,萼齿2,长三角形,果实成熟时裂成5枚小齿;花冠蓝色或蓝紫色,长2.5-4cm,其超出萼齿部分长1.1-2.1cm,花冠筒状,5裂,二唇形,上唇直立,先端微2裂,下唇3裂;雄蕊4,均发育,后方2枚内藏,前方2枚着生于喉部,花丝长而弓曲,基部各具1枚长2-4mm的线状附属物,花药成对;子房被短粗毛。蒴果长圆形,包于突萼内;种子多数,具蜂窝状皱纹。花、果期5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林下、山谷及路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味甘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;止咳止呕。主黄疸;血淋;呕吐;腹泻;风热咳嗽;跌打损伤;蛇伤;疔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9g。外用:鲜品适量,捣敷。
注意
《贵州草药》:"忌食燥辣食物。"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蓝猪耳
拼音注音
Lán Zhū ěr
别名
蝴蝶花、蚌壳草、散胆草、老蛇药、倒胆草、单色翼萼
来源
玄参科蓝猪耳Torenia concolor Lindl.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浙江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。
药理作用
抑菌实验:全草水煎液对钩端螺旋体黄疸出血型O[XB]17[/XB]株及赖株的抗菌效价为1/400。
性味
苦,凉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利湿,止咳,和胃止呕,化瘀。
发痧呕吐:蓝猪耳8钱,鱼腥草根、腐卑、六月雪、醉鱼草各5钱,老姜5斤,水煎,冲红糖服。
黄疸,血淋,风热咳嗽,腹泻:全草3~5钱,水煎服。
跌打损伤:全草2两,水煎服。
蛇咬伤,疔毒:鲜草捣烂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鸡脑
- 鷃
- 瘤毛獐牙菜
- 豆腐渣
- 一把伞
- 野山楂
- 断肠草
- 豆麻
- 五指山参
- 戎盐
- 刺玫
- 石血
- 贴骨散
- 顶羽菊
- 衣鱼
- 臭黄皮
- 樟树果
- 鹿仙草
- 定草根
- 黄栌根
- 马蔺子
- 核桃叶
- 凤眼果
- 毛药
- 胡莲
- 鸡蛋壳
- 毛叶兔耳风
- 鸡血七
- 圆叶母草
- 亮叶桦
- 大麦苗
- 岗梅
- 臭矢菜
- 蝈蝈
- 苦竹叶
- 胡颓子根
- 浮萍
- 螳螂
- 鬼毛针
- 南鹤虱
- 铅丹
- 蒟酱
- 五月霜
- 三点金草
- 常春藤
- 蛇接骨
- 凉伞盖珍珠
- 黑草
- 乌药
- 景天三七根
- 橘红
- 浮尸草
- 蛇疙瘩
- 水芹
- 蓬莱草
- 川木通
- 长春花
- 鸡爪竻
- 黄颡鱼涎
- 箭叶蓼
- 藤商陆
- 朱顶红
- 虫牙药
- 屎咕咕
- 水马桑
- 川谷根
- 百足藤
- 灰锤
- 鰕虎鱼
- 龙船花茎叶
- 绢毛木姜子
- 吹风藤
- 通草
- 亚泵礴
- 苦马豆
- 茴香虫
- 曼陀罗子
- 石灰华
- 花生壳
- 齿叶橐吾
- 异叶米口袋
- 接骨草
- 海龟
- 支柱蓼
- 山砂姜
- 金钱白花蛇
- 风箱树花
- 含羞草
- 百灵草
- 尖头蚱蜢
- 回心草
- 茳芒决明
- 蠘
- 假苦瓜
- 刺黄连
- 鳕鱼鳔
- 笔罗子
- 白鹤藤
- 构菌
- 天麻茎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