漆大姑根
《中华本草》:漆大姑根
拼音注音
Qī Dà Gū Gēn
英文名
twig and leaf of Eriocarpous Glochidion
出处
出自《广州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大戟科植物毛果算盘子Glochidion eriocarpum Champ.ex Benth.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lochidion eriocarpum Champ.ex Benth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毛果算盘子 常绿灌木,高0.5-2m。枝密被淡黄色扩展的长柔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1-2mm,被密毛;托叶钻形,长3-4mm,被毛;叶卵形或狭卵形,长3-9cm,宽1.5-4cm,先端渐尖,基部钝或截平或圆形,全缘,上面榄绿色,下面稍带灰白色,两面均被长柔毛,下面尤密,侧脉4-6对,下面网脉稍明显。花淡黄绿色,单性同株;雄花通常2-4朵簇生于叶腋,花梗长4-10mm,被毛;萼片6,长圆形,先端锐尖,外被疏柔毛,雄蕊3;雌花几无梗,通常单生于小枝上部叶腋内,萼片6,长圆形,长2.5-3mm,其中3片较狭,两面均被长柔毛,子房扁球形,密被柔毛,5室,罕4室,花柱短,合生呈圆柱状,直立,约为子房长的3倍,均密被长柔毛,顶端5裂。蒴果扁球形,顶部压人,具5条纵沟,直径8-10mm,密被长柔毛,先端具圆柱状稍伸长的宿存花柱。种子橘红色。花期6-10月,果期7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300-1600m的山坡、山谷阳处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苦;涩;性平
归经
大肠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祛湿止痒。主肠炎;痢疾;牙痛;咽喉痛;乳腺炎;皮肤湿疹;烧伤;白带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60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患研末撒。
复方
治肠炎,痢疾:漆大姑干根一至二两。水煎服。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各家论述
《广州常用草药集》治疴呕痧症,炒熟煎茶可治红白痢症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漆大姑根
拼音注音
Qī Dà Gū Gēn
出处
《广州常用草药集》
来源
为大戟科植物毛果算盘子的根。
功能主治
《广州常用草药集》:"治疴呕痧症,炒熟煎茶可治红白痢症。"
用法用量
内服;煎汤。1~2两。
复方
治肠炎,痢疾:漆大姑干根一至二两。水煎服。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花生油
- 马交儿
- 山沉香
- 茜草
- 乌骨鸡
- 华风车子叶
- 山枇杷
- 山桐子
- 马桑叶
- 晕药
- 异叶米口袋
- 美商陆
- 牡荆茎
- 宜昌荚蒾
- 圆叶南蛇藤根
- 岩乌头
- 花叶假杜鹃
- 厓花子
- 花叶冷水花
- 芒叶小米草
- 红茴香根
- 岩梭
- 木通根
- 茅栗
- 红茴香叶
- 猫胞衣
- 红花杜鹃
- 华山矾根
- 岩五加
- 葫芦茶根
- 有柄石韦
- 秋葡萄茎
- 蕲蛇
- 山绿茶
- 棉子油
- 木达地黄
- 紫花一炷香
- 木半夏
- 木蝴蝶
- 油散木
- 山胡椒
- 美味牛肝
- 合掌草
- 山桂皮
- 荷梗
- 美人蕉
- 苜蓿
- 油柑木皮
- 红马蹄草
- 胡颓子根
- 岩石松
- 球花党参
- 山桃树皮
- 杨梅叶蚊母树根
- 美花风毛菊
- 虎图辣
- 榆耳
- 樱桃叶
- 岩山枝
- 荷蒂
- 荭草根
- 花点草
- 山白龙
- 牡荆沥
- 磨盘根
- 葫芦巴
- 虎筋
- 虎掌草
- 月桂子
- 小红花
- 芒萁骨
- 红豆蔻
- 牡荆叶
- 红花菜
- 红血藤
- 茅栗根
- 油胡桃
- 缅枣
- 叶上果根
- 山油柑果实
- 华南鳞盖蕨
- 木槿
- 山橙
- 杨梅树
- 山臭草
- 园金柑
- 岩白菜素
- 岩丸子
- 满江红根
- 葫芦藓
- 马桑
- 合萌叶
- 米来瓜
- 樱桃根
- 竹鼠子牙
- 曲毛露珠草
- 山白蜡条
- 秋牡丹根
- 茴香茎叶
- 木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