栀子根
《中华本草》:栀子根
拼音注音
Zhī Zi Gēn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茜草科植物山栀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山栀 常绿灌木,高1-2m。小枝绿色,幼时被毛,后近无毛。单叶对生,衡三叶轮生,叶柄短;托叶两片,生于叶柄内侧;叶片革质,椭圆形、阔倒披针形或倒卵形,长6-14cm,宽2-7cm,先端急尖或渐尖,基部楔形,全缘,上面光泽,仅下面脉腋内簇生短毛;侧脉羽状。花大,极芳香,顶生或腋生,具短梗;萼绿色,长2-3cm,裂片5-7,线状披针形,通常比萼简稍长;花冠高脚碟状,白色,后变乳黄色,基部合生成简,上部6-7裂,旋转排列,先端圆;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,着生于花冠喉部,花丝极短,花药线形,纵裂,2室;雌官司1,子房下位,1室。果实深黄色,倒卵形或长椭圆形,长2-4cm,有5-9条翅状纵棱,先端有条状宿存之萼。种子多数,鲜黄色,扁椭圆形。花期5-7月,果期8-11月。
生境分布
主产于广东、广西、四川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:本品呈圆往形,有分枝,多已切成短段,长2-5cm。表面灰黄色或灰谒色,具有瘤状突起的须根痕。质坚硬,断面白色或灰白色,具放射状纹理。气微,味淡。 以根肥大、短段大小均匀、不带茎枝者为佳。
性味
甘;苦;寒
归经
肝;胆;胃经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;凉血止血。主黄疸型肝炎;痢疾;胆囊炎;感冒高热;吐血;衄血;尿路感染;肾炎水肿;乳腺炎;风火牙痛;疮痈肿毒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一味药
- 紫薇花
- 旱金莲
- 掌裂秋海棠
- 灰藋
- 枣核
- 柘树茎叶
- 朱兰
- 大苞叶千斤拔叶
- 窄叶飘带草
- 朱蕉
- 祖师麻
- 云实
- 菱茎
- 山橙叶
- 乌梢蛇
- 梓叶
- 紫油木
- 早谷藨
- 柳叶亚菊蒿
- 火炮草果
- 竹叶子
- 花锚
- 柱果木榄叶
- 柿叶
- 竹叶马豆
- 荛花根
- 中华石楠果
- 皂柳
- 指天蕉
- 竹鼠子油
- 兰花双叶草
- 紫荆桠
- 珍珠莲根
- 美人蕉
- 一味药根
- 紫竹根
- 紫葳根
- 纤花耳草
- 刺瓜
- 猪蓼子草
- 麻柳叶
- 一碗泡
- 珍珠梅
- 中华绣线梅
- 粘鱼须
- 烧伤藤
- 云母石
- 小金樱子
- 石蟾蜍
- 竹叶心
- 紫楠叶
- 粽巴叶
- 紫背天葵草根
- 准噶尔鸢尾
- 小茄
- 珍珠
- 云南地黄连
- 云南莲座蕨
- 蚕沙
- 再生稻
- 银紫丹参
- 云南风车子
- 一柱香
- 一把蔑
- 珍珠草
- 地白草
- 紫梢花
- 梓树
- 柞木根
- 朱砂莲
- 红花小独蒜
- 紫菀
- 垂果大蒜芥
- 竹叶莲
- 竹鼠肉
- 细叶乌蔹莓
- 棕竹
- 乌苏里鼠李树皮
- 老虎耳
- 一颗针
- 黑阳参
- 紫荆丫
- 一匹草
- 紫苏子
- 竹兰草
- 厚朴花
- 白残花
- 斩木橿子
- 竹节参
- 桦菌芝
- 制川乌
- 珠芽半枝
- 紫弹树叶
- 土茶
- 紫云英
- 云南野砂仁
- 谷精草
- 柘耳
- 紫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