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虎耳草
《中华本草》:黑虎耳草
拼音注音
Hēi Hǔ ěr Cǎo
别名
黑化虎耳草、阿仲茶保。
英文名
all grass of black saxifraga
出处
始载于《青藏高原药物图鉴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虎耳草科植物黑虎耳草的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xifraga atrata Engl.
原形态
黑虎耳草 多年生草本,高7-23cm。根茎很短。叶基生;叶柄长1-2cm;叶片卵形或阔卵形,长1.2-2.5cm,宽0.8-1.8cm,先端急尖或稍钝,两面近无毛,边缘具圆齿状锯齿和睫毛。花葶1或数条丛生,疏被白色卷曲柔毛;聚伞花序圆锥状或总状,长3-9cm,具有7-25朵花;花梗被柔毛;萼片卵形或三角状卵形,先端急尖或稍渐尖,在花期反曲,3-7脉于先端汇合成1疣点;花瓣白色,卵形至椭圆形,先端钝或微凹,基部狭缩成爪;雄蕊长3-5.9mm,花丝钻形,花药黑紫色;心皮2,大部合生,黑紫色,子房阔卵球形,花柱2。花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000-3800m的高山草甸或石隙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甘肃、青海等地。
性味
微苦;寒
归经
入肺经
功能主治
清肺止咳。主肺热喘咳;肺炎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6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花:味微苦,性寒。有消炎退烧的功能。用于肺炎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香胶木根皮
- 谷蓼
- 钩栲
- 乌脚枪
- 太阳海星
- 鹿蹄根
- 牛耳大黄
- 隔山消
- 香蕈
- 水芙蓉
- 长白楤木
- 水杨梅
- 香构
- 钭叶榕
- 香附
- 香芋
- 猫头鹰
- 金槐
- 香皮树
- 香唐松草
- 钩藤
- 黄颡鱼
- 抓地虎
- 石笔海胆
- 芦山藤
- 腐婢根
- 麦麸草根
- 大粘药
- 鸡肠狼毒
- 望月砂
- 藏羚角
- 短叶蹄盖蕨
- 田唇乌蝇翼
- 钟萼木
- 长刺卫矛
- 鲫鱼胆
- 香石藤
- 毛叶巴豆树
- 高粱泡叶
- 樟木子
- 龟胆汁
- 鸡冠草
- 尖顶羊肚菜
- 红牛皮菜
- 南天仙子
- 硼砂
- 隔山香
- 黑参
- 自然铜
- 雄黄兰
- 鸡肚肠草
- 萱草根
- 桃根
- 鲫鱼胆草
- 鸡子
- 高良姜
- 雉尾
- 土人参
- 蒸饼
- 石龙子
- 大叶刺篱木叶
- 鸡脚参
- 海螺厣
- 大马蹄蕨
- 黄桷叶
- 过塘蛇
- 鸡骨草
- 公母草
- 鸡毛菜
- 斩龙草
- 雪山林
- 蘽根
- 水芹
- 宽卵叶山蚂蝗
- 鹅肠草
- 杠香藤
- 海蕴
- 圆叶乌头
- 雪猪油
- 貂尾
- 蓝实
- 止咳菊
- 扇叶阴地蕨
- 溪荪
- 雪见草根
- 鸡挂骨草
- 革耳
- 蛋不老
- 短柄五加
- 鸡冠参
- 杜松实
- 雪人参
- 豆瓣香
- 云南红豆蔻果
- 车前草
- 地骨皮
- 小败火草
- 神黄豆
- 王母钗
- 荠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