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土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甘土
拼音注音
Gān Tǔ
别名
白单、白墡、丹道、土精
英文名
Montmorillonite
出处
出自《本草拾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粘土岩膨润土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ontmorillonite
原形态
膨润土为以蒙脱石为主要组分的粘土。蒙脱石 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。常呈隐晶质土状块体,有时为小鳞片状、球粒状。白色,或为浅灰、浅红、浅绿等色。条痕白色。土状光泽。肉眼见不到其一组完全解理。硬度1-2。块体柔软、有滑感。相对密度2-2.7。加水膨胀,体积可增大几倍,并变成糊状物。具很强的吸附力和离子交换能力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凝灰岩或其他火山岩在碱性水的作用下蚀变而成。资源分布:主产于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河北、浙江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本品为土块状,白色或灰色,有的因含杂质而染成浅粉红色。不透明;土状光泽。硬度低,指甲可刻划成痕。具强吸水性,舐之有吸力。置水中即膨胀,继而崩散成细粒或粉。具滑腻感。微有土腥气,味淡。以色白、具滑腻感、吸水力强者为佳。[br]显微鉴别 透射偏光镜下:薄片中无色、微带浅绿色。微晶质、隐晶质蒙脱石往往均匀分布着微粒状其他粘土质矿物,如石英、岩屑粉等矿物,粒径一般在0.001mm以下。微晶质蒙脱石往往似叶脉状、网状分布于岩石中,局部尚见到斑块状、鳞片状;鳞片状粒径在0.002mm。[br]蒙脱石含量70%-80%。其他粘土质矿物:隐晶石英、微晶石英、水云母及其他微晶矿物含量30%-20%。
化学成分
蒙脱石为(Al,Si)4O10(OH)2·nH2O。漂白土化学组成与高岭土(Kaolinite)相近,即近似于Al2O3·2SiO2·2H2O。另有认为是x[9SiO2·6(Mg,Fe2+,Ca)O·12H2O]+y[9SiO2·2(Al,Fe3+)2O3·12H2O]。总之,甘土主要成分是水化硅酸铝及少量钙、镁和亚铁。
性味
无毒
归经
肺;大肠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主食物或菌类中毒
用法用量
内服:适量,温开水调匀,饮服300-500ml。
各家论述
《本草拾遗》:生草叶诸菌毒。热汤末和服之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*辞典》:甘土
拼音注音
Gān Tǔ
别名
白单、白墡《石药尔雅》),膨润土(《黑龙江中药》)。
出处
《本草拾遗》
来源
为硅酸盐类矿物蒙脱土、漂白土或其混合物。
原形态
①蒙脱土
呈土状。白色、灰绿色或粉红色。有滑腻感。吸水性强,体积能随吸水而胀大,但在加热后又可失去所吸之水分。系凝灰岩或其他火山岩在碱性水的作用下蚀变而成。
②漂白土
呈分散状,具油腻感。颜色由浅灰、绿灰至近黑色。入水中即成粉末。
性味
《本草拾遗》:"无毒。"
功能主治
《本草拾遗》:"主草叶诸菌毒。热汤末和服之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西瓜皮
- 鹅腿骨
- 海底柏
- 空桶参
- 血满草
- 芦荟根
- 舌状蜈蚣藻
- 篦子草
- 岗梅
- 栾犀
- 波叶紫金牛
- 水柏枝
- 三叶乌蔹莓
- 瓦草
- 紫金砂
- 潮风草
- 白芷叶
- 粘毛黄花稔
- 鳢鱼血
- 大羊角瓢
- 猕猴肉
- 檵花叶
- 顺地红
- 大过路黄
- 紫红鞭
- 金铁锁
- 半边莲
- 帘子藤
- 桑柴灰
- 泡桐叶
- 白英
- 九连灯
- 大山黧豆
- 冷蕨子草
- 红鸡踢香
- 桑黄
- 竹(鼠留)子油
- 豹肉
- 两广瘤足蕨
- 白肚
- 长管蝙蝠草
- 越橘
- 大花素馨花
- 猕猴梨叶
- 薯良
- 蟾蜍
- 赤沙糖
- 头花猪屎豆
- 山兵豆
- 阔叶水竹叶
- 鷃
- 千灵丹
- 椬梧
- 烟筒花
- 矮柳穿鱼
- 秃疮花
- 娘娘菜
- 华东木蓝
- 华无柱兰
- 白扁豆皮
- 麻油
- 鸡血藤
- 羊七莲
- 异型莎草
- 象胆
- 大青草
- 裂蹄
- 辣根菜
- 四照花果
- 黄荆枝
- 芜菁
- 枳壳
- 蓝布正
- 松木皮
- 鸟不宿
- 獾骨
- 海粉
- 石枣子
- 鸡子白
- 翼枝榆
- 无粉报春
- 山樱桃
- 龙须草
- 牛靥
- 金锦香
- 星色草
- 向日葵
- 滇南杭子梢
- 小叶密花远志
- 山大黄(华北大黄)
- 托盘
- 菱粉
- 益母草
- 千层楼
- 黄果茄
- 滇南马钱
- 丝瓜子
- 红鬼笔
- 核桃楸
- 刺叶苏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