筀笋
《*辞典》:筀笋
拼音注音
Guì Sǔn
出处
汪颖《食物本草》
来源
为禾本科植物筀竹的苗。
原形态
筀竹(《唐本草》),又名:桂竹(《本草图经》)。
秆直立,高10~20米,直径3~8厘米,绿色,幼时被以白色蜡粉。箨鞘棕紫色,有淡紫黑色之斑点及斑纹,并覆有白色蜡粉;箨耳及鞘口均无缝毛;箨舌高2毫米,背面具微毛;箨叶狭长,呈带状,长2~8厘米,宽3.5~8毫米,先端渐尖。枝条在秆下部及最上部均为每节1枝,中部则为2~3枝。小枝有叶3~5枚;叶鞘缝毛发达;叶舌背部被微毛;叶片披针形,长8~17厘米,宽10~23毫米,先端渐尖,基部作楔形收缩,叶背中脉上具毛茸,尤以近基部处为甚,叶缘具细锯齿而粗糙。花枝具叶,小穗丛长约5厘米,着生枝端;佛焰苞椭圆形,长约2厘米,外面具毛,边缘生微毛,先端具1枚针形而长约1厘米之缩小叶;小穗含花2~3朵,长约3厘米,中部花成熟,颖1枚;外稃先端锐尖;内稃较外稃稍短,先端具2裂;雄蕊3,花丝伸出花外而下垂,花药黄色,线状,长9~10毫米;子房卵状平滑,具短柄,花柱1,柱头1或2枚。花期4~5月。笋期3~5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地或平原。分布台湾。
化学成分
含戊聚糖、木质素、半纤维素、鼠李糖、甘露糖、半乳糖及大量阿拉伯糖。
性味
《纲目》:"甘,寒。"
功能主治
汪颖《食物本草》:"治小儿痘疹不出,煮粥食之,解毒,有发生之义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枫香寄生
- 五瓣寄生
- 青兰
- 牛心果
- 丁萝卜
- 小功劳
- 孩儿茶
- 一箭球
- 芸薹子油
- 金银忍冬
- 车桑仔叶
- 酸角
- 樱桃枝
- 饿蚂蝗
- 纤齿卫矛
- 七鳃鳗
- 实葫芦根
- 蘘荷子
- 乌藨连
- 白石榴根
- 柱果木榄叶
- 连蕊茶
- 石韦
- 卵叶蜘蛛抱蛋
- 黄木耳
- 三出叶委陵菜
- 冰草
- 红筷子
- 三叶茶
- 半边藕
- 魔芋
- 猫油
- 烧伤藤
- 绿笋片
- 粘人草
- 女贞子
- 常春卫矛
- 华青皮木
- 獭肝
- 沙茴香
- 西河柳
- 巨紫堇
- 仙茅参
- 大叶蛇泡簕
- 假通草树皮
- 矮杨梅果
- 鳞花草
- 虾蟆皮
- 石油菜
- 六道木
- 红白二丸果
- 贯众
- 鳍蓟
- 灵猫香
- 矮脚苦蒿
- 水朝阳草
- 熊尾草
- 山黄杨子
- 荷莲豆草
- 九里香
- 披叶苔
- 獐髓
- 单头紫菀
- 石芫茜
- 伏毛苎麻
- 地笋
- 南五味子
- 鲟鱼
- 牛舌草
- 早谷藨
- 梅花刺根
- 南瓜叶
- 天王七叶
- 盘龙参
- 羊角藤
- 橘红珠
- 白榔皮
- 网纹灰包
- 脐带
- 肾子草
- 铃铃草
- 枣叶
- 地枫皮
- 丁蛎
- 山乌珠根
- 粪箕笃
- 小叶杜鹃
- 光杆琼
- 美丽鳞毛蕨
- 水蕨
- 红钉耙藤
- 荸荠
- 饱饭花
- 梧桐
- 鲨鱼肉
- 小喇叭
- 鲎
- 蒟酱叶
- 六曲
- 青荚叶茎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