筀笋
《*辞典》:筀笋
拼音注音
Guì Sǔn
出处
汪颖《食物本草》
来源
为禾本科植物筀竹的苗。
原形态
筀竹(《唐本草》),又名:桂竹(《本草图经》)。
秆直立,高10~20米,直径3~8厘米,绿色,幼时被以白色蜡粉。箨鞘棕紫色,有淡紫黑色之斑点及斑纹,并覆有白色蜡粉;箨耳及鞘口均无缝毛;箨舌高2毫米,背面具微毛;箨叶狭长,呈带状,长2~8厘米,宽3.5~8毫米,先端渐尖。枝条在秆下部及最上部均为每节1枝,中部则为2~3枝。小枝有叶3~5枚;叶鞘缝毛发达;叶舌背部被微毛;叶片披针形,长8~17厘米,宽10~23毫米,先端渐尖,基部作楔形收缩,叶背中脉上具毛茸,尤以近基部处为甚,叶缘具细锯齿而粗糙。花枝具叶,小穗丛长约5厘米,着生枝端;佛焰苞椭圆形,长约2厘米,外面具毛,边缘生微毛,先端具1枚针形而长约1厘米之缩小叶;小穗含花2~3朵,长约3厘米,中部花成熟,颖1枚;外稃先端锐尖;内稃较外稃稍短,先端具2裂;雄蕊3,花丝伸出花外而下垂,花药黄色,线状,长9~10毫米;子房卵状平滑,具短柄,花柱1,柱头1或2枚。花期4~5月。笋期3~5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地或平原。分布台湾。
化学成分
含戊聚糖、木质素、半纤维素、鼠李糖、甘露糖、半乳糖及大量阿拉伯糖。
性味
《纲目》:"甘,寒。"
功能主治
汪颖《食物本草》:"治小儿痘疹不出,煮粥食之,解毒,有发生之义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棘针
- 狗血
- 藁本
- 狗脚草根
- 葛菌
- 菊花参
- 大叶树萝卜
- 蝮蛇脂
- 飞天蠄蟧
- 大花威灵仙
- 高原点地梅
- 飞扬草
- 飞蛾藤
- 飞龙掌血叶
- 过山消根
- 钩凝菜
- 桂木
- 狗哇花
- 尖齿耳蕨
- 对节叶根
- 狗牙贝
- 狗枣子
- 红辣树根
- 柚核
- 飞蛾树
- 鲱鱼
- 过山龙
- 蛇果黄堇
- 光亮密网蕨
- 狗娃花
- 狗母鱼
- 葛藟汁
- 刚毛尖子木
- 蛟龙木
- 鳆鱼
- 风轮菜
- 粉霜
- 腐卑
- 粉瘤菌
- 公鱼
- 狗骨节
- 光风轮菜
- 桔梗
- 大叶金锦香
- 剪红纱花
- (鱼彭)鱼鳃
- 梧桐
- 三匹叶
- 白茅根
- 滇南杭子梢
- 水毛花
- 山核桃皮
- 薄荷露
- 牛胆
- 牛奶树子
- 黄背草苗
- 无花果
- 小芸木
- 花生壳
- 菠萝根叶
- 戟叶瓦韦
- 鹰不泊薳
- 西藏马先蒿
- 松根
- 云实
- 三枝枪
- 姜黄
- 新疆紫草
- 铁锈
- 细叶桉叶
- 荷蒂
- 小麦苗
- 母草
- 显脉香茶菜
- 绣球防风根
- 蕨萁
- 一点血
- 凤仙
- 田野卷耳
- 丹参
- 夜吹箫
- 鸟不宿
- 变叶榕
- 粗叶悬钩子
- 老虎泡
- 西洋菜干
- 山槟榔
- 小雪人参
- 黄背草果
- 五味草
- 盾叶薯蓣
- 毛嘴签
- 浙江七叶树
- 雪胆
- 白石榴根
- 眼睛草
- 杨梅树皮
- 野花生
- 紫葛
- 天名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