筀笋
《*辞典》:筀笋
拼音注音
Guì Sǔn
出处
汪颖《食物本草》
来源
为禾本科植物筀竹的苗。
原形态
筀竹(《唐本草》),又名:桂竹(《本草图经》)。
秆直立,高10~20米,直径3~8厘米,绿色,幼时被以白色蜡粉。箨鞘棕紫色,有淡紫黑色之斑点及斑纹,并覆有白色蜡粉;箨耳及鞘口均无缝毛;箨舌高2毫米,背面具微毛;箨叶狭长,呈带状,长2~8厘米,宽3.5~8毫米,先端渐尖。枝条在秆下部及最上部均为每节1枝,中部则为2~3枝。小枝有叶3~5枚;叶鞘缝毛发达;叶舌背部被微毛;叶片披针形,长8~17厘米,宽10~23毫米,先端渐尖,基部作楔形收缩,叶背中脉上具毛茸,尤以近基部处为甚,叶缘具细锯齿而粗糙。花枝具叶,小穗丛长约5厘米,着生枝端;佛焰苞椭圆形,长约2厘米,外面具毛,边缘生微毛,先端具1枚针形而长约1厘米之缩小叶;小穗含花2~3朵,长约3厘米,中部花成熟,颖1枚;外稃先端锐尖;内稃较外稃稍短,先端具2裂;雄蕊3,花丝伸出花外而下垂,花药黄色,线状,长9~10毫米;子房卵状平滑,具短柄,花柱1,柱头1或2枚。花期4~5月。笋期3~5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地或平原。分布台湾。
化学成分
含戊聚糖、木质素、半纤维素、鼠李糖、甘露糖、半乳糖及大量阿拉伯糖。
性味
《纲目》:"甘,寒。"
功能主治
汪颖《食物本草》:"治小儿痘疹不出,煮粥食之,解毒,有发生之义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狗血
- 桂枝
- 党参
- 鸢油
- 鬼针草
- 山梅花
- 梗花雀梅藤
- 糕菜
- 狗毛草
- 广西九里香根
- 弓果藤
- 广布柳叶菜
- 桂皮紫萁
- 炮弹果
- 葛粉
- 鼠尾草
- 赶黄草
- 芥蓝
- 葛蔓
- 桂花露
- 葛菌
- 广枣
- 狗狗秧
- 伽果
- 皋芦
- 甘肃土当归
- 广防己
- 干檀香叶
- 桂丁
- 狗蚁草
- 狗屎花根
- 杯菊
- 橄榄露
- 桂花
- 广藤根
- 干冬菜
- 甘紫菜
- 棕榈皮
- 桂花岩陀
- 通骨消
- 普贤菜
- 狗哇花
- 方蟹
- 干苔
- 甘草头
- 老鼠耳
- 黄背草果
- 乌毛蕨贯众
- 庵摩勒
- 露兜簕
- 丁榔皮
- 香蒲
- 蓖麻蚕
- 黄藁本
- 全蝎
- 黄山鳞毛蕨根
- 青酒缸
- 肺形草
- 假酸浆
- 刺柄南星
- 杜鹃花果实
- 二叶舞鹤草
- 灯台树果
- 密毛桃叶珊瑚果
- 鳆鱼
- 螲蟷
- 杜楝
- 法罗海
- 粘毛黄花菍
- 桃金娘
- 高山唐松草
- 川木香
- 窝儿七
- 海狸香
- 铁丝灵仙
- 禾虫
- 宽叶独行菜
- 毒鱼藤
- 八月札
- 欧泽芹
- 猪肚木
- 三羽叉蕨
- 过山消
- 野辣烟
- 白金古榄
- 车桑子叶
- 鸡爪竻
- 鸬鹚肉
- 白石脂
- 铜锤玉带草
- 小龙胆草
- 钓鱼竿
- 马心
- 槐角
- 藜
- 鹤骨
- 大红袍
- 浙雁皮
- 鲛鱼
- 白龙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