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雪人参
《中华本草》:小雪人参
拼音注音
Xiǎo Xuě Rén Shēn
别名
山豆花根、小毛香、山花生、山油麻、公油麻、白土子、毛胡枝子、白荻、绒毛胡枝子。
英文名
Root of Woolly Lespedeza
出处
出自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山豆花的根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espedeza tomentosa(Thunb.)Sieb.[Hedysarum tomentosum Thunb.]
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espedeza tomentosa(Thunb.)Sieb.[Hedysarum tomentosum Thunb.]
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山豆花 灌木,高60-90cm,或更高达2m。植株全部被白色柔毛。三出复叶,互生;托叶线形,有毛;顶生小叶较大,叶片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,长3-6cm,宽1.5-2.5cm,侧生小叶较小,长1-3cm,宽1-2.2cm,先端圆形,有知尖,基部钝,全缘,上面疏生短柔毛,下面密被棕色柔毛。总状花序腋生,花密集,花梗无关节;无瓣花腋生,呈头状花序;小苞片线状披针形;花萼浅杯状,萼5裂,裂片披针形,先端尖,密被柔毛;花冠蝶形,淡黄色,旗瓣椭圆形,长约1cm,翼瓣和龙骨瓣近等长;雄钇10,二体;子房有绢毛,长条形,花柱细,柱头头状。荚果倒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,表面密被绒毛。种子1颗。花期7-9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路边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西南及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南、广西等地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西南及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南、广西等地。
化学成分
地上部分含异鼠李素-3-O-新橙皮糖甙(isor-hamnetin-3-O-neohesperidoside),槲皮素-3-O-葡萄糖甙(quercetin-3-O-glucoside),山柰酚-3-O-刺槐二糖甙(kaempferol-3-O-robinobioside),山柰酚-3-O-鼠李糖基-(1→2)-半乳糖甙[kaempferol-3-O-rhamnosyl-(1→2)-galactoside],山柰酚-3-O-鼠李糖甙-(1→6)-半乳糖甙[kaempferol-3-O-rhamnosyl-(1→6)-半乳糖甙[kaempferol-3-O-rhamnosyl-(1→6)-galactoside],异鼠李素-3-O-去香糖甙(isorhamnetin-3-O-rutinoside),胡枝子素(lespedezaflavanone)E。还含有三叶豆甙(trifolin)。
药理作用
同属植物Lespedezacapitata的提取物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。
性味
甘;微淡;性平
归经
脾经
功能主治
健脾补虚;清热利湿;活血调经。主虚劳;血虚头晕;水肿;腹水;痢疾;经闭;痛经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
各家论述
1.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滋补。
2.《贵州草药》:健脾补虚。
2.《贵州草药》:健脾补虚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小雪人参
拼音注音
Xiǎo Xuě Rén Shēn
别名
白土子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。
出处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山豆花的根。秋季采收。
原形态
山豆花,又名:白胡枝子、小叶带毛乌梢。
小灌木,高60~100厘米。小枝密被棕黄色绒毛。复叶互生;小叶3枚,长椭圆形或椭圆形,长2~4.5匣米,宽1~2.2厘米,先端圆,有小针刺,两面贴生绒毛,下面尤密,总状花序腋生,花轴密被棕色绒毛;花梗极短;小苞片线形或卵圆状线形;花萼5深裂,裂片披针状钻形,密被绒毛;花冠白色,旗瓣与龙骨瓣等长或稍长;无瓣花腋生,无花梗,成簇聚的头状花序。荚果椭圆形或倒卵状圆形,密被绒毛。花期7~9月。果期9~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丛林间。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。
性味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性平,味甘。"
功能主治
①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滋补。治虚痨、虚肿。"
②《贵州草药》:"健脾补虚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两;或炖肉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黄龙藤叶
- 地皮消
- 斑蝥
- 苦草
- 白苏子油
- 滇肉棒
- 复生草
- 鸡冠参
- 刀灰树
- 巴掌草
- 鸡蹼
- 打箭菊
- 萆薢
- 云南莲座蕨
- 千里马
- 罗锅底
- 金丝猴
- 山小橘
- 旱芹
- 丝瓜藤
- 岩泽兰
- 百舌鸟
- 粗榧枝叶
- 槐白皮
- 堇宝莲叶
- 风花菜
- 杉木根
- 紫金莲
- 石山花椒
- 赤茯苓
- 冬瓜
- 双飞蝴蝶
- 虎皮草
- 一皮草
- 红毛五加皮
- 翻背白草
- 臭常山
- 羊屎条根
- 小报春
- 棕叶狗尾草
- 寒水石
- 和筋草
- 月季花
- 蛟龙木
- 蒙古山萝卜
- 瓠子
- 小三棵针
- 清香桂
- 榛蘑
- 牛蹄甲
- 黄葛树
- 水鳖蕨
- 邪蒿
- 羊耳蒜
- 砖子苗
- 孔雀尾
- 毛叶黄杞
- 馒头蟹
- 偏花黄芩
- 山核桃皮
- 云豹骨
- 野兔脑
- 凤仙透骨草
- 腺毛金星蕨
- 小叶鹅掌柴
- 鹊豆
- 钗子股
- 四棱杆
- 五灵脂
- 小通草叶
- 栝楼皮
- 接骨木
- 苦竹叶
- 海松子
- 七叶一把伞
- 红娘子
- 山大颜
- 柘树果实
- 烂茶叶
- 球花党参
- 蚌花
- 飞天蜈蚣
- 和合草
- 蕨
- 勒马回
- 蛮刀背
- 王孙
- 饴糖
- 蜗牛壳
- 仙顶梨
- 骆驼毛
- 淡秋石
- 山白菊
- 通花根
- 鸡枞
- 七里香
- 密陀僧
- 驱虫斑鸠菊
- 太平莓
- 豪猪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