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蕨
《中华本草》:星蕨
拼音注音
Xīnɡ Jué
别名
二郎剑、尖凤尾
英文名
Common Microsorium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蕨类植物图谱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水龙骨科植物星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icrosorium punctatum(L.)Copel.[Acrostichum punctatum L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植株高35-70cm。根茎粗短而横生,近光滑,灰白色,密生须根,疏被暗棕色、具粗筛孔的阔卵形鳞片,基部阔而呈圆形,顶端急尖,边缘略有齿,盾状着生,易脱落。叶近簇生;叶柄短或近于无柄,禾秆色,基部疏被鳞片;叶片纸质,淡绿色,阔披针形,长35-55cm,宽4-8cm,先端渐尖,向基部长渐狭而形成狭翅,或呈圆楔形或近耳形,全缘或有时呈不规则的波状,有软骨质的狭边;叶脉网状,小脉纤维而曲折,内藏小脉分叉。孢子囊群小而密,橙黄色,通常仅叶背面上部能育,一般生于内藏小脉顶部,不规则散生或有时密集汇合;无囊群盖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附生于海拔500-1100m的林中老树干或墙壁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南、西南及台湾等地。
化学成分
星蕨全草中含有三萜化合物:21-甲基旱地菊-12,22(29)-二烯[21-methylbacchara-12,22(29)-diene],21-甲基-18(28),22(29)-达玛二烯[21-methyldammara-18(28),22(29)-diene]。
性味
苦;凉
归经
膀胱;大肠经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;解毒。主淋症;小便不利;跌打损伤;痢疾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30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用于尿道炎、跌打损伤、痢疾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偏叶白齿藓
- 香面叶
- 白花映山红
- 白鹇
- 梅梗
- 莲子
- 山黄麻叶
- 梅花参
- 鲤鱼肠
- 韭菜子
- 破骨风
- 水飞蓟
- 梅根
- 三分三
- 牛膝茎叶
- 牛尾泡
- 滇海水仙花
- 莲子草
- 大管
- 假刺藤
- 黄芪
- 人参娃儿藤
- 枸骨子
- 豹子眼睛果
- 山蚂蝗
- 黍根
- 瓢瓜
- 菖蒲叶
- 釜脐墨
- 蛇葡萄
- 茸毛木蓝
- 蘡薁
- 海粉
- 川莓
- 刺楸茎
- 金石斛
- 鹿藿根
- 鹿蹄根
- 牙痈草
- 土黄芩
- 桂花跌打
- 芝麻壳
- 透明草
- 鸡根
- 海蓬子
- 凫肉
- 笔罗子
- 小通草叶
- 豆豉草
- 竹林消
- 一文钱
- 一枝黄花
- 柑叶
- 一把伞
- 水稻清
- 黄瓜皮
- 糠油
- 柳叶亚菊蒿
- 公英叶风毛菊
- 草木王
- 柠条籽
- 女贞叶
- 炙黄芪
- 羊七莲
- 满树星
- 牛肉
- 香石藤
- 红升麻
- 小果皂角
- 绿豆
- 莴苣
- 冬瓜叶
- 太子参
- 榛子花
- 柳叶斑鸠菊
- 黄花香薷
- 田唇乌蝇翼
- 鸢翅骨
- 宜梧
- 马桑树皮
- 狼尾草
- 密花草
- 云母
- 糙叶树
- 虱草花
- 两头尖
- 石芫茜
- 白背叶(峨嵋山胡椒)
- 鸡冠草
- 圆节山蚂蝗
- 泡桐根
- 倒吊笔叶
- 淡秋石
- 蜀五加
- 蚌花
- 银丝杜仲
- 木菠萝
- 开口箭
- 水香柴
- 绿豆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