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过江龙
《中华本草》:小过江龙
拼音注音
Xiǎo Guò Jiānɡ Lónɡ
别名
小过山龙、卷柏
英文名
Herb of David's Spikemoss
出处
出自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小过江龙,水煎服可致腹泻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卷柏科植物蔓生卷柏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elaginella davidii Franch.[S.gebaueriana Hand.-Mazz.]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。洗净晒干。
原形态
蔓生卷柏,多年生草本。主茎伏地蔓生,多回分枝,各分枝基部生根,细小,纤弱。营养叶二形,草质,背腹各2列,腹叶(中叶)指向枝顶,长卵形,锐尖头或渐尖头,背叶(侧叶)向两侧平展,卵状披针形,钝尖头,基部为不对称的心形,边缘膜质,白色,多少有睫毛状齿。孢子囊穗生于小枝顶端;孢子叶卵状三角形,长渐尖头,边缘有微齿,孢子囊圆形。孢子二形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林下石灰岩上或石缝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西南及山东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湖南、陕西、河南、河北、山西、江苏、江西等地。
性味
苦;微辛;温
归经
肺;肾经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;舒筋活络。主肝炎;腹泻;风湿性关节炎;烫伤;外伤出血;筋骨疼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;泡酒,3-9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;或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小过江龙
拼音注音
Xiǎo Guò Jiānɡ Lónɡ
别名
小过山龙
出处
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
来源
为卷柏科植物蔓生卷柏的全草。秋季采收。洗净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。主茎伏地蔓生,多回分枝,各分枝基部生根,细小,纤弱。营养叶二形,草质,背腹各2列,腹叶(中叶)指向杖顶,长卵形,锐尖头或渐尖头,背叶(侧叶)向两侧平展,卵状披针形,钝尖头,基部为不对称的心形,边缘膜质,白色,多少有睫毛状齿。孢子囊穗生于小枝顶端;孢子叶卵状三角形,长渐尖头,边缘有微齿,孢子囊圆形。孢子二形。
生境分布
生于林下石灰岩上或山地阴湿石上。分布山东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、四川、湖南、陕西、河南、河北等地。
性味
苦涩微辛,性温。
功能主治
舒筋活络。治风湿性关节炎,筋骨疼痛。
用法用量
内服:每用1~3钱,泡酒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唐松草
- 土常山
- 淡味当药
- 灯笼泡
- 黄山药
- 兔儿风
- 断血流
- 土玉桂
- 滇丁香
- 滇瑞香
- 滇缅古柯
- 滇高良姜
- 兴安升麻
- 南烛
- 台湾肺形草
- 五爪龙
- 唐古特马尿泡
- 土丹参
- 土大黄
- 土桂皮
- 毒芹根
- 土瓜
- 淡菜
- 灯台树果
- 绿矾
- 兔子毛
- 兔耳风
- 团叶鳞始蕨
- 杜楝
- 淡竹笋
- 大叶子
- 兔脑
- 淡竹壳
- 驳骨丹
- 罗望子
- 海鹞鱼
- 江南卷柏
- 兔头骨
- 杜鹃
- 毒箭羊角拗
- 土瓜狼毒
- 淡豆豉
- 滇南千里光
- 点地梅
- 独脚柑
- 兔皮毛
- 兔耳草
- 凸额马先蒿
- 土圞儿
- 滇丹参
- 滇常山花
- 滇白药子
- 滇茜草
- 大薸
- 兔毛蒿
- 杜梨
- 滇列当
- 滇山茶
- 灯笼花
- 独一味
- 独脚金
- 兔打伞
- 杜仲
- 杜鹃花果实
- 土燕窝泥
- 土牛党七
- 四方盒子草
- 台湾磨盘草
- 土槿皮
- 滇地黄连
- 滇白芷果
- 刺盖草
- 大铁扫把
- 土人参叶
- 土千年健
- 杜香
- 滇肉棒
- 独叶白芨
- 台湾厚壳树
- 杜根藤
- 土木贼
- 棣棠花
- 毒蛆草
- 点腺过路黄
- 独叶山兰
- 乌饭树
- 小驴蹄草
- 兔耳子草
- 断肠草
- 土大黄叶
- 味牛膝
- 土牛膝
- 毒鱼藤
- 寄生藤
- 兔肉
- 团花
- 杜鹃花
- 滇南寄生
- 滇獐牙菜
- 滇羌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