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石韦
《*辞典》:小石韦
拼音注音
Xiǎo Shí Wéi
别名
反食草(《广西中兽医药植》),飞惊草、人头发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,山蚂蝗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。
出处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为水龙骨科植物相似石韦的全草或根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。根状茎匍匐,密被针状鳞毛,黄褐色,节间距离5~8毫米。单叶直立,披针形,长6~8厘米,宽5~8毫米,先端渐尖,有时前部膨大而成倒披针形,全缘,基部楔形,半革质而厚,上面绿色,嫩时密生星状毛,老则渐次睨落,并有许多黄色腺点,干后腺点成凹点,侧脉不显,下面浅绿带浅黄色,密被星状毛,主脉粗而隆起;叶柄有节,节下密生鳞片毛,节很短。抱子囊群圆形,在主脉两侧各2-4行,黄褐色。
生境分布
生于树干皮上、石壁上及阴湿的地方。分布云南、贵州、广西、广东、浙江、江苏、安徽、江西,湖南、湖北等地。
性味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性凉,味苦涩。"
功能主治
镇痉,利尿,止血。治小儿惊风,外伤出血。
①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止血,镇痉。"
②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利尿,镇痛,止咳,调经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5钱;或泡酒。外用:取叶背孢子粉外撒。
复方
①治刀伤:刮取飞惊草叶背面的黄粉敷伤处,能止血收口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②治疯痫:飞惊草根二两,川乌、草乌、南星各五钱,血竭四钱,自然铜(醋煅)三钱,里竹根三两,滑石一两,硼砂五钱,用酒泡。每服四钱,二日三次;若患者体强,或病重者,均可酌量增多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③治小儿惊风:飞惊草五钱。煎水服。(《贵州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脐带
- 胡芦巴
- 干檀香
- 藤三七
- 离根香
- 乌桕
- 白粉蝶
- 路郎鸡
- 小地柏
- 营实
- 面头叶
- 草红藤
- 枫香树根
- 阿尔泰瑞香
- 黄颔蛇骨
- 侧柏叶
- 榧根皮
- 牛尾参
- 砂仁
- 三爪金龙
- 升登
- 天竺黄
- 异叶青兰
- 银紫丹参
- 紫菜
- 紫苏子
- 女娄菜根
- 黄龙藤
- 樗白皮
- 钩苞大丁草
- 毛黄堇
- 蛏壳
- 肾经草
- 柞蚕蛹
- 旱金莲
- 米露
- 水蛭
- 石蜈蚣
- 鹿仙草
- 风花菜
- 狼油
- 短冠草
- 白龙头
- 飞燕草
- 黄羊肉
- 南天竹叶
- 蝌蚪
- 大肺经草
- 榕树叶
- 竹叶艾
- 毒芹
- 红帽顶
- 酢浆草
- 蜣螂
- 浮萍
- 瞿麦
- 黄荆子
- 黄麻根
- 九龙藤
- 姜三七
- 红果参
- 千里光
- 四方拳草
- 红叶藤
- 葱须
- 半边菜
- 老鸦花藤
- 猪殃殃
- 羊蹄甲
- 鱼鳔
- 蓼实
- 七里香
- 胡颓子
- 紫金砂
- 树腰子
- 曼陀罗子
- 蝗虫
- 干漆
- 小九节铃
- 棘针
- 大叶青木香
- 独龙
- 黄筒花
- 鸊鷉
- 青木香
- 火炭母
- 含羞草
- 鸡屎白
- 湖北贝母
- 瓜蒌子
- 橘叶
- 铁筷子
- 胡莲
- 硼砂
- 岗柃
- 铃兰
- 寒莓
- 龙齿
- 唢呐花
- 蟋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