细柄薯蓣
《中华本草》:细柄薯蓣
拼音注音
Xì Bǐnɡ Shǔ Yù
别名
小黄连、野生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薯蓣科植物细柄薯蓣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ioscorea tenuipes Franch.et Sav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除去茎叶,洗净,切段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细柄薯蓣 缠绕草质藤本。根茎横生,圆柱形,有节和节间。茎左旋,光滑无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较叶片为短;叶片三角形,先端渐尖或尾状,基部宽心形,全缘或微波状,两面光滑无毛。花雌雄异株。雄花序总状,单生,很少双生;雄花有梗;花被淡黄色,先端6裂,花开时稍反曲;雄蕊6,3枚花药广歧式着生,另3枚个字形着生,花开时常集在一起。雌花序与雄花序相同,退化雄蕊呈花点状。蒴果三棱形,每棱翅状,近半月形;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,熟后四周有膜状翅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800-1100m的海滨岩石、山谷疏林、竹林或内陆山凹、溪畔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广东等地。
形状
1.性状鉴别:根茎呈细长圆柱形,少分枝,直径0.5-1.5cm。表面淡灰黄色,有明显的环状节和节间。质坚硬,断面淡黄色。鲜品具粘丝。有的地区多切成薄片,切面呈淡黄色。气微,味苦。[br]2.显微鉴别:根茎横切面:与萆薢相似,唯皮层和中柱均散有粘液细胞。薄壁细胞内淀粉粒呈长圆形、梨形,长8-14μm,直径5-8μm。
化学成分
地下部分含着蓣皂甙元(diosgenin),雅姆皂甙元(yamogenin),托克皂甙元(tokorogenin),新托克皂甙元(neotokorogenin)。 地上部分含多种甾类化合物,已分离得出:蒲公英赛醇(taraxerol),新托克皂甙元,地奥替皂甙元(dotigenin),细柄薯蓣皂甙元(tenuipegenin),薯蓣皂甙元2-乙酸酯(diosgenin 2-acetate),着蓣皂甙元2,4-二乙酸酯(diosgenin 2,4-diacetate),地奥替皂甙元-4-乙酸酯(diotigenin 4-acetate),新托克皂甙元,新约诺皂甙元(neoyonogenin),新托克皂甙元 1-O-α-L-吡喃阿拉伯糖甙(neotokorogenin l-O-α-L-arabinopyranoside),4β-乙酰氧基-22-甲氧基-5β-呋甾烷-2β,3α,26-三醇26-O-β-D-吡喃葡萄糖甙(4β-acetoxy-22-methoxy-5β-furostane-2β,3α,26-triol 26-O-β-Dglucopyranoside),3-O-单甲酯草酰基地奥替皂甙元4-乙酸酯(3-O-methoxalyldiotigenin 4-acetate),2β,3α,4β-三羟基-5β-孕甾-16-烯-20-酮(2β,3α,4β-trihydroxy-5β-pregn-16-en-20-one)和它的2-乙酸酯及4-乙酸酯,1β,2β,3α-三羟基-5β-孕甾-16-烯-20-酮l-O-α-L-吡喃阿拉伯糖甙(1β,2β,3α-trihydroxy-5β-pregn-16-en-20-one l-O-α-L-arabinopyranoside),新山萆薢皂甙(neotoko-ronin), 2β-乙酰氧基-16-[δ-(β-D-吡喃葡萄糖氧基)-γ-甲基]-戊酰氧基-3α,4β-二羟基-5β-孕甾烷-20-酮
性味
苦;辛;平
功能主治
法风湿;舒筋活络。主风湿痹痛;筋脉拘孪;四肢麻木;跌打损伤;劳伤无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水松皮
- 地星
- 梅梗
- 黄花绿绒蒿
- 山牛毛毡
- 鸭脚黄边
- 水毛花
- 鳞瓦韦
- 小巢菜
- 夹竹桃
- 草蜘蛛
- 柯蒲木
- 藿香
- 荔枝根
- 树地瓜根
- 香蕉弄蝶
- 小叶鹅掌柴
- 长柄臭黄荆
- 大茶药根
- 葱汁
- 百两金叶
- 石鳖
- 貒骨
- 冬瓜皮
- 大叶黄杨根
- 圆节山蚂蝗
- 虫豆
- 天蓝苜蓿
- 菘菜子
- 粗毛鳞盖蕨
- 东菊
- 蒙自水芹
- 细竹蒿草
- 西藏土连翘
- 麦瓶草
- 吊兰
- 鸐雉
- 绿茎槲寄生
- 白蒿花
- 路旁菊
- 密花轮环藤
- 大叶鸡菊花
- 番荔枝根
- 细葛缕子
- 山野芋
- 地红子根
- 小红参
- 毛麝香
- 刀灰树
- 血沟丹
- 细木通
- 冬里麻
- 白龙头
- 细梗胡枝子
- 玉米轴
- 糖橘红
- 莳萝子
- 胃友
- 山黄皮
- 绢毛菊
- 臭黄皮
- 鸢根
- 海莲叶
- 甘草头
- 番石榴树皮
- 龙葵
- 贵州落地金钱
- 化药
- 多苞糙苏
- 球衣藻
- 滴滴花
- 托盘
- 藤乌
- 甜瓜蒂
- 福建排草
- 昙花
- 小叶石楠
- 白药
- 六股筋
- 藤壶
- 藤仲
- 白背三七茎叶
- 海蓬子
- 滇池海棠
- 乌鸦肉
- 化橘红
- 宜梧
- 香茅花
- 花唐松草
- 鸬鹚(鸬鹚)
- 树葱
- 黄竹参
- 吊干麻
- 点头菊
- 黄槿
- 羽萼
- 马宝
- 蚕豆荚壳
- 金花菜
- 多花猕猴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