漆子
《中华本草》:漆子
拼音注音
Qī Zǐ
英文名
Seed of True Lacquertree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漆树科植物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 (Stokes)F.A.Barkl.的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 (Stokes)F.A.Barkl.[Rhus verniciflua Stokes]采收和储藏:9-10月果实成熟时,采摘种子,除去果梗,晒干。
原形态
漆树 落叶乔木,高达20m。树皮灰白色,粗糙,呈不规则纵裂,小枝粗壮,被棕色柔毛;冬芽生枝顶,大而显着,被棕黄色绒毛。奇数羽状复叶螺旋状,互生,长22-75cm;叶柄长7-14cm,被微柔毛,近基部膨大,半圆形,上面平;小叶4-6对,小叶柄长4-7mm,卵形、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,长6-13cm,宽3-6cm,先端渐尖或急尖,基部偏斜,圆形或阔楔形,全缘,上面无毛或中脉被微毛,下面初有细毛,老时沿脉密被淡褐色柔毛;例脉10-15对,两面略凸,膜质至薄纸质。圆锥花序长15-30cm,被灰黄色微柔毛;花杂性或雌雄异株,花黄绿色;雄花花萼5,卵形,长约0.8mm;花瓣5,长圆形,开花外卷;雄蕊5,长约2.5mm,着生于花盘边缘,花丝线形,花药长圆形;雌花较雄蕊小,子房球形,1室,径约1.5mm,花柱3。果序稍下垂,核果肾形或椭圆形,不偏斜,略压扁,长5-6mm,宽7-8mm,外果皮黄色,无毛,具光泽,成熟后不裂,中果皮错质,具树脂条纹,果核棕色,与果同形,长约3mm,宽约5mm,坚硬。花期5-6月,果期7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800-2 800(-3800)m的向阳山坡林内,亦有栽培。资源分布:全国除黑龙江、吉林、内蒙古、新疆以外,各地均有分布。
化学成分
果实含脂肪约20%,主要棕榈酸(palmitic acid),油酸(oleic acid),二十烷二甲酸(eicosane-dicarboxylic acid)等的甘油酯。
性味
辛;温 ;有毒
归经
肝;脾经
功能主治
活血止血;温经止痛。主出血夹瘀的便血;尿血;崩漏及瘀滞腹痛、闭经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9g,或入丸、散。
注意
《本经逢原》:审无瘀滞,慎勿漫投。
复方
治吐泻腹痛:漆树子二钱,八角莲二钱,九盏灯二钱,女儿红三钱。共研末,每次三钱,开水冲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各家论述
《纲目》:治下血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漆子
拼音注音
Qī Zǐ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漆树科植物漆树的种子。
化学成分
漆树果实富含棕榈酸。种子含蜡24%。Rhus succedanea的蜡中含廿二烷二酸和廿烷二酸。
性味
《南方主要有毒植物》:"有毒。"
功能主治
《纲目》:"治下血。"
注意
《本经逢原》:"审无瘀滞,慎勿漫投。"
复方
治吐泻腹痛:漆树子二钱,八角莲二钱,九盏灯二钱,女儿红三钱。共研末,每次三钱,开水冲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网脉旋蒴苣苔
- 露水草
- 藏报春花
- 榕树
- 黄花香
- 十三年花
- 钩藤
- 苦竹根
- 粗毛蹄盖蕨
- 金雀根
- 地榆
- 剑叶紫金牛
- 白毛藤
- 紫茉莉子
- 香橼
- 鳖甲
- 三角泡
- 决明子
- 土千年健
- 桃枝
- 独行千里
- 毒根斑鸠菊
- 竹节树
- 云南红豆蔻
- 万丈深茎叶
- 羊七莲
- 錾菜
- 斑楮头红
- 庵 (艹闾)子
- 挪挪果
- 了哥王
- 沙地柏
- 杜仲藤叶
- 小石藓
- 土藁本
- 辣椒茎
- 葫芦巴
- 车前草
- 五倍子
- 枳椇木汁
- 肥荚红豆
- 南方荚蒾
- 地菍根
- 扁豆花
- 椆李
- 庵闾
- 魿鱼
- 茴香茎叶
- 绿豆皮
- 鸡脑
- 粗黄草
- 巴豆叶
- 剑叶铁树
- 止痢蒿
- 根辣
- 芦荟根
- 火秧竻
- 山桂花
- 小构树汁
- 黄花獐牙菜
- 窿缘桉叶
- 覆盆子叶
- 罗望子叶黄檀
- 牛胆参
- 制川乌
- 细叶草乌
- 落马衣
- 土密树
- 野棕
- 向日葵子
- 钟萼木
- 瘤毛獐牙菜
- 青丝线
- 草龙
- 敦盛草
- 八月瓜
- 豹皮菇
- 白背三七
- 羚羊肉
- 刺榆皮
- 大果巴戟
- 光裸星虫
- 脾寒草
- 木瓜
- 枣树根
- 芸香
- 白木耳
- 通花根
- 龙虾
- 吴茱萸根
- 山合香
- 骆驼蹄草
- 菊苣根
- 红酸七
- 檵花叶
- 山荷叶
- 双肾草
- 长叶水麻
- 跌打草
- 两广瘤足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