蜻蜒兰
《中华本草》:蜻蜒兰
拼音注音
Qīnɡ Yán Lán
别名
竹叶兰
英文名
all-grass of Asiatic Dragonflyorchis
出处
出自《东北植物检索表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蜻蜓兰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erularia fuscescens ( L.) Lindl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蜻蜒兰,陆生植物,高24-50cm。根茎短,根粗,肉质,或多或少呈指状。茎直立,具1-3枚叶。叶倒卵形至椭圆状卵形,长6-15cm,宽3-7cm,先端钝。总状花序狭长,具多数花;花苞片狭披针形,常长于子房;花小;中萼片卵形,急尖,长3.5-4mm,宽2.5-3mm,侧萼片斜椭圆形,外缘外卷而呈舟状,较中萼片长而狭;花瓣较狭,斜狭椭圆状披针形,先端钝;唇瓣舌状披针形,长3.5-4mm,基部两侧各具1枚三角形的小裂片,小裂片长达1mm,中裂片舌状,两端稍狭,宽约1.5mm,距细长,弧曲,几与子房等长,向顶增厚;蕊柱先端两侧各具1枚钻状退化雄蕊,粘盘椭圆形,被蕊喙边所形成蚌壳状粘囊包着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0-2800m的山坡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及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功能主治
解毒生肌。主烧伤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捣汁涂。
各家论述
《湖南民间药物资料》:治烧伤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荠宁
- 千金坠
- 球花马蓝
- 芡实根
- 蕲蛇
- 全毛悬钩子
- 曲花紫堇
- 荠薴
- 千屈草
- 杄木
- 全叶青兰
- 羌活鱼
- 苘麻
- 瑞香根
- 枪花药
- 泉水
- 茄根
- 茄稞虫
- 秦艽
- 脐带
- 气桐子
- 秋葵
- 茄蒂
- 千年艾
- 清沙草
- 千金子霜
- 千只眼
- 墙草根
- 祁连山圆柏
- 七角枫
- 枪刀药
- 芡实叶
- 曲枝假蓝
- 球衣藻
- 漆树根
- 芹花
- 七叶仔
- 楸叶
- 漆大姑
- 秋海棠根
- 七叶子
- 秋海棠果
- 漆叶
- 秋海棠茎叶
- 荞麦叶
- 漆树皮
- 曲枝天冬
- 秋海棠花
- 蛴螬
- 漆大姑根
- 球兰
- 茄叶
- 秋鼠曲草
- 掐不齐
- 桤木皮
- 秋石
- 蜻蜓
- 油柑木皮
- 瞿麦
- 千屈菜
- 奇林翠雀
- 牵牛子
- 琴唇万带兰
- 秋唐松草
- 羌活
- 秋子梨
- 前胡
- 千斤拔
- 清明菜
- 球果藤
- 秋葡萄茎
- 槭叶止血草
- 球花紫云英
- 茜草茎
- 窃衣
- 箐跌打
- 苘麻根
- 七厘丹
- 伽蓝菜
- 琼越线蕨
- 七鳃鳗
- 楸木皮
- 茄子
- 蜻蜓兰
- 七筋姑
- 苘实
- 全光菊
- 千日红
- 球穗花千斤拔
- 七叶薯
- 秋牡丹根
- 茜草
- 薄叶卷柏
- 七角风
- 乔木五加
- 蔷薇叶
- 茜草根
- 蔷薇露
- 牡蛎肉
- 桤木枝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