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天仙子
《中华本草》:南天仙子
拼音注音
Nán Tiān Xiān Zǐ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爵床科植物水蓑衣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ygrophila salicifolia (Vahl) Nees.采收和储藏:秋季果熟期,割取地上部分,晒干,打下种子,除去杂质,备用。
原形态
水蓑衣 一年生至二年生草本,高30-60cm。根状茎圆柱形,暗棕色,无毛或被短柔毛。叶对生;具短柄或内无柄;叶片通常为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3-14cm,宽8-20mm,先端尖至渐尖,基部楔形,全缘或微波状,两面有线条状钟乳体。花3-7朵簇生叶腋;苞片卵形或椭圆形,长4-6mm;小苞片披针形或条形,长约为花萼的一半;蕊6-8mm,被短糙毛,5裂达中部,裂片三角状披针形,有毛;花冠淡红紫色,长约1cm,外有微毛,冠桅二唇形,上唇2浅裂,下唇3裂,裂片圆形;雄蕊4,二强;子房无毛,具长花柱,柱头钩曲。蒴果条形,长约10mm。种子16-32颗,细小,四方状圆形而扁,淡褐色,浸水即现白色密绒毛。花期9-10月。
形状
性状鉴别 略呈扁平心肘形,直径1-15mm。表面棕红色或暗褐色,略平滑,无网纹,基部有种脐。表面有贴伏的粘液化的表皮毛,成薄膜状,遇水则膨胀竖立,蓬松荼开,粘性甚大,湿润即粘结成团。无臭,味淡而粘舌。[br]以粒大、饱满、色棕红、遇水有粘性者为佳。[br]显微鉴别 种子纵切面:切面呈长圆形。种皮多细胞1列,棕色,细胞壁薄;种皮外侧有粘膜状的表皮毛。种皮内表皮细胞1列,排列整齐,细胞壁较厚。内部为2片很大的子叶,由薄壁细胞组成,细胞含草酸钙簇晶。种子的一端有长圆形的胚根。[br]种子表面观:用水浸泡种子,放体视显微镜下观察,可见种子表面有一层表皮毛,毛吸水后膨胀竖立、蓬松散形。手感有粘滑性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消肿止痛。主乳痈红热痛;疮肿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注意
脓成或已溃者忌用。同属植物种子作南天仙子入药的尚有毛水蓑衣Hygrophila Phlomoides(Wall.) Nees 又名:粗毛水蓑衣《海南植物志》。分布于海南、云南等地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南天仙子
来源
爵床科水蓑衣属植物岩水蓑衣Hygrophila saxatilis Ridl.的种子。
功能主治
镇痉止痛。用于癫狂,抽搐,哮喘,胃痛。外用治痈肿,恶疮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小柿子
- 小柿子叶
- 刺黄柏叶
- 白药
- 金鸡豇豆
- 小叶买麻藤
- 小洋紫苏
- 小叶地不容
- 小叶桑根
- 小地扭
- 称星蛇
- 小婆婆纳
- 小叶三点金
- 香樟果
- 小果白刺
- 小叶杨
- 小叶爱楠
- 小叶杜鹃
- 土密树
- 豚卵
- 小毒芋
- 小叶金花草
- 小叶罗汉松
- 小果蔷薇
- 小叶石楠
- 小口小金发藓
- 小叶桑
- 小叶金老梅
- 小叶金鸡尾巴草
- 小叶山鸡尾巴草
- 野胡萝卜根
- 山龙眼
- 小叶薄荷
- 小松藻
- 草柏枝
- 小叶莲
- 小叶昏鸡头
- 小叶鼠李
- 小叶榕
- 小扁草
- 小人参
- 小叶凤凰尾巴草
- 小叶枇杷
- 小叶蛇总管
- 小报春
- 墨汁鬼伞
- 小凤尾草
- 小棕皮头
- 小毛香
- 小升麻
- 小棕包
- 小檗
- 小儿血参
- 小叶柳
- 小发散
- 小地松
- 小天蒜
- 小果千金榆
- 乌鸦头
- 小乌泡根
- 莨菪
- 北鹤虱
- 峨三七
- 三叶豆
- 云芝
- 直立婆婆纳
- 梁王茶
- 小叶寄树兰
- 小叶鹅掌柴
- 四方蒿
- 小槐花
- 小南木香
- 小寸金黄
- 小岩白菜
- 小叶爬岩香
- 测试
- 小叶野决明
- 小三叶耳蕨
- 山里红
- 小三棵针
- 小叶假耧斗菜
- 小巢菜
- 花生衣
- 杏仁
- 小对叶草
- 接骨风
- 山麻雀
- 大石韦
- 黑升麻
- 猴骨
- 楮皮间白汁
- 毒蛆草
- 牛伴木
- 歪脖子果
- 树地瓜根
- 刺槐花
- 龙州线蕨
- 三果木皮
- 铁箭矮陀
- 红刺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