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簕钩
《中华本草》:红簕钩
拼音注音
Hónɡ Lè Gōu
英文名
root of Pearleaf Raspberry
出处
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梨叶悬钩子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ubus pirifolius Smith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挖根洗净,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梨叶悬钩子 攀援灌木。枝有柔毛和扁平短钩刺。单叶,近革质;叶柄长达1cm,密生柔毛,有稀疏皮刺;托叶分离,早落,条裂,有柔毛;叶片卵形,长6-11cm,宽3.5-5.5cm,先端急尖至短渐尖,基部圆形,边缘具不整齐粗锯齿,两面脉上有毛,侧脉5-8对,在下面突起。圆锥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内,密生灰黄色短柔毛;花梗长4-10mm,苞片条裂成3-4枚线状裂片,有柔毛;萼筒浅杯状,内外两面密生短柔毛,有腺点。花白色,径1-1.5cm,花瓣长3-5mm,短于萼片,雄蕊多数,花丝线形;雌蕊5-10,通常无毛。聚合果椭圆形,直径1-1.5cm,带红色,有少数小核果。花期4-7月,果期8-10月。
栽培
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气候和湿润环境,耐寒不耐旱,忌积水。一般土壤均能种植。[br]栽培技术 用分株繁殖法。于春季萌芽前或秋季末将根蘖苗挖出,分成单株,剪去枝条的2/3,春季可直接栽种,秋季挖出的苗要进行假植越冬,次年春种植。栽种时按行株距60cm×50cm开穴,每穴栽1-2株,栽后覆土、踏实、淋水。[br]田间管理 栽后1-2年中耕除草2-3次,追施人畜粪水一次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低海拔的山地较阴蔽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
性味
酸;涩;凉
归经
肺;肝经
功能主治
清肺止咳;行气解郁。主肺热咳嗽,气滞胁痛,脘腹胀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30g;鲜品60-90g;或炖猪瘦肉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:味酸、涩、性凉。有清肺凉血、解郁的功能。用于肺热咳嗽、胸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红簕钩
别名
红簕菜、梨叶悬钩子
来源
蔷薇科红簕钩Rubus pirifolicus Smith,以根入药。
生境分布
四川、广东、广西。
性味
淡、涩,凉。
功能主治
清肺凉血,解郁。主治肺热咳血,胸闷咳嗽。
用法用量
鲜根2~3两,干者减半,炖猪瘦肉或冲白糖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猪肤
- 柱果木榄果
- 棕叶七
- 狗头骨
- 止血扇菇
- 獾骨
- 半支莲
- 窄叶鼠李
- 红花山牵牛
- 矮人陀
- 钩栲
- 白仙茅
- 冬葵
- 蝗虫
- 倒水莲
- 鸭脚木叶
- 叶底红
- 鸡树条
- 红地榆
- 粗榧根
- 潺槁树
- 跳八丈
- 三块瓦
- 蜘蛛抱蛋
- 华泽兰
- 何首乌
- 雷公藤
- 圆果罗伞
- 土三七
- 红茎黄芩
- 藿香根
- 慕荷
- 白杨树根皮
- 白叶不翻
- 圆叶乌桕
- 桑霜
- 华东瓶蕨
- 白矾
- 蓼大青叶
- 接骨树
- 野扁豆
- 红丝线
- 银边吊兰
- 草苁蓉
- 野灯草
- 假茼蒿
- 刺楸
- 山狸子肉
- 新疆雪莲
- 鸡冠苗
- 樟树果
- 竹柏
- 白背叶
- 匙叶黄杨
- 尖山橙
- 红根草
- 黑种草子
- 地瓜藤
- 榕须
- 接骨紫菀
- 扁青
- 小金钱草
- 倒提壶
- 细叶大戟
- 蒲州豉
- 大皂角
- 牛耳岩白菜
- 千层楼
- 川鄂山茱萸
- 长管蝙蝠草
- 堵喇
- 化血胆
- 黄蜀葵叶
- 乌药
- 石床
- 竹茹
- 麻滓
- 地磨薯
- 毛冬瓜根
- 白毛草
- 西藏野樱桃
- 西瓜霜
- 胡颓子
- 黑花韭
- 厚叶素馨
- 光叶水苏
- 檫树
- 白刺花
- 戴星草
- 大叶蒟
- 荞麦秸
- 白云瓜皮
- 荛花根
- 一文钱
- 竹叶椒
- 南天仙子
- 水马桑枝叶
- 桂花跌打
- 鲮鲤
- 海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