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簕钩
《中华本草》:红簕钩
拼音注音
Hónɡ Lè Gōu
英文名
root of Pearleaf Raspberry
出处
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梨叶悬钩子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ubus pirifolius Smith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挖根洗净,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梨叶悬钩子 攀援灌木。枝有柔毛和扁平短钩刺。单叶,近革质;叶柄长达1cm,密生柔毛,有稀疏皮刺;托叶分离,早落,条裂,有柔毛;叶片卵形,长6-11cm,宽3.5-5.5cm,先端急尖至短渐尖,基部圆形,边缘具不整齐粗锯齿,两面脉上有毛,侧脉5-8对,在下面突起。圆锥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内,密生灰黄色短柔毛;花梗长4-10mm,苞片条裂成3-4枚线状裂片,有柔毛;萼筒浅杯状,内外两面密生短柔毛,有腺点。花白色,径1-1.5cm,花瓣长3-5mm,短于萼片,雄蕊多数,花丝线形;雌蕊5-10,通常无毛。聚合果椭圆形,直径1-1.5cm,带红色,有少数小核果。花期4-7月,果期8-10月。
栽培
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气候和湿润环境,耐寒不耐旱,忌积水。一般土壤均能种植。[br]栽培技术 用分株繁殖法。于春季萌芽前或秋季末将根蘖苗挖出,分成单株,剪去枝条的2/3,春季可直接栽种,秋季挖出的苗要进行假植越冬,次年春种植。栽种时按行株距60cm×50cm开穴,每穴栽1-2株,栽后覆土、踏实、淋水。[br]田间管理 栽后1-2年中耕除草2-3次,追施人畜粪水一次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低海拔的山地较阴蔽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
性味
酸;涩;凉
归经
肺;肝经
功能主治
清肺止咳;行气解郁。主肺热咳嗽,气滞胁痛,脘腹胀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30g;鲜品60-90g;或炖猪瘦肉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:味酸、涩、性凉。有清肺凉血、解郁的功能。用于肺热咳嗽、胸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红簕钩
别名
红簕菜、梨叶悬钩子
来源
蔷薇科红簕钩Rubus pirifolicus Smith,以根入药。
生境分布
四川、广东、广西。
性味
淡、涩,凉。
功能主治
清肺凉血,解郁。主治肺热咳血,胸闷咳嗽。
用法用量
鲜根2~3两,干者减半,炖猪瘦肉或冲白糖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雕骨
- 马蹬草
- 木瓜根
- 黄瑞木
- 茨菇草
- 牡荆叶
- 赤阳子
- 红三七
- 大葫芦
- 茶条槭
- 红花杜鹃
- 毛叶石楠
- 通脉丹
- 橡实壳
- 向天蜈蚣
- 四叶葎
- 地锦苋
- 斑茅
- 马宝
- 蒿枝七
- 衡州乌药
- 澜江百合
- 小无心菜
- 木瓜枝
- 韭根
- 对对参
- 凹瓦韦
- 佩兰
- 细叶小羽藓
- 木锥花
- 石花
- 马棘
- 小丁香
- 梅花冰片
- 马尾连
- 芒萁骨根
- 对叶豆
- 葶苈
- 旱柳叶
- 红半边莲
- 生藤
- 大蓟
- 贵州獐牙菜
- 禾虫
- 山乌珠根
- 山羊参
- 堆莴苣
- 栾华
- 茉莉根
- 马乳
- 稀花蓼
- 倒赤伞
- 黄花虱麻头
- 山马豆根
- 荷苞花
- 胡燕卵
- 枫杨
- 石上瓜子菜
- 石夹生
- 米露
- 绣球防风果
- 倒触伞
- 水细辛
- 地菍果
- 青丝龙
- 诃子叶
- 蔊菜
- 山野扁豆
- 木苎麻
- 山银柴胡
- 水苏根
- 多穗石柯
- 感应草
- 海参肠
- 红枫荷
- 月桂子
- 地黄瓜
- 山萩
- 栾樨
- 花苜蓿
- 葫芦七
- 石蜈蚣
- 黄瓜
- 四方麻
- 雷蘑
- 公鸡头叶
- 绿豆
- 红莲子草
- 莲衣
- 席草
- 千金子
- 蚌壳草
- 毛叶西香罗勒
- 蓝桉
- 木蝴蝶树皮
- 狼尾巴蒿
- 活血连
- 水湿柳叶菜
- 栘依果
- 马刀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