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簕钩
《中华本草》:红簕钩
拼音注音
Hónɡ Lè Gōu
英文名
root of Pearleaf Raspberry
出处
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梨叶悬钩子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ubus pirifolius Smith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挖根洗净,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梨叶悬钩子 攀援灌木。枝有柔毛和扁平短钩刺。单叶,近革质;叶柄长达1cm,密生柔毛,有稀疏皮刺;托叶分离,早落,条裂,有柔毛;叶片卵形,长6-11cm,宽3.5-5.5cm,先端急尖至短渐尖,基部圆形,边缘具不整齐粗锯齿,两面脉上有毛,侧脉5-8对,在下面突起。圆锥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内,密生灰黄色短柔毛;花梗长4-10mm,苞片条裂成3-4枚线状裂片,有柔毛;萼筒浅杯状,内外两面密生短柔毛,有腺点。花白色,径1-1.5cm,花瓣长3-5mm,短于萼片,雄蕊多数,花丝线形;雌蕊5-10,通常无毛。聚合果椭圆形,直径1-1.5cm,带红色,有少数小核果。花期4-7月,果期8-10月。
栽培
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气候和湿润环境,耐寒不耐旱,忌积水。一般土壤均能种植。[br]栽培技术 用分株繁殖法。于春季萌芽前或秋季末将根蘖苗挖出,分成单株,剪去枝条的2/3,春季可直接栽种,秋季挖出的苗要进行假植越冬,次年春种植。栽种时按行株距60cm×50cm开穴,每穴栽1-2株,栽后覆土、踏实、淋水。[br]田间管理 栽后1-2年中耕除草2-3次,追施人畜粪水一次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低海拔的山地较阴蔽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
性味
酸;涩;凉
归经
肺;肝经
功能主治
清肺止咳;行气解郁。主肺热咳嗽,气滞胁痛,脘腹胀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30g;鲜品60-90g;或炖猪瘦肉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:味酸、涩、性凉。有清肺凉血、解郁的功能。用于肺热咳嗽、胸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红簕钩
别名
红簕菜、梨叶悬钩子
来源
蔷薇科红簕钩Rubus pirifolicus Smith,以根入药。
生境分布
四川、广东、广西。
性味
淡、涩,凉。
功能主治
清肺凉血,解郁。主治肺热咳血,胸闷咳嗽。
用法用量
鲜根2~3两,干者减半,炖猪瘦肉或冲白糖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大树甘草
- 枇杷花
- 海螺壳
- 海蟑螂
- 海门冬
- 狐肝
- 猴头菌
- 猴樟
- 红毛五加皮
- 红毛叶马蹄香
- 海虾壳
- 海鲶
- 海鹞鱼肝
- 火殃簕
- 火炭母
- 猴高铁
- 禾叶风毛菊
- 红大戟
- 红头翁
- 红根
- 红牛尾七
- 海石鳖
- 海红
- 藏菖蒲
- 金堂葶苈
- 大尾摇
- 旱荷叶
- 红毛鸡
- 火棘
- 灰凤梨
- 猴闼子
- 獾骨
- 红子仔
- 红子根
- 横经席叶
- 汉中防己
- 红树叶
- 海白石
- 大麦醋糟
- 海非菜籽
- 火焰子
- 环维黄杨星D
- 红三七
- 旱冬瓜
- 红山药
- 槐耳
- 红曲
- 红楠
- 红楤木
- 红毒茴
- 海南虎皮楠
- 满天星
- 独脚蟾蜍
- 罗汉松
- 粘鱼须
- 大五爪金龙
- 泡花树
- 木天蓼子
- 儿茶
- 细叶桉叶
- 石蔓藤
- 大叶白纸扇
- 胡桃树皮
- 鳍蓟
- 覆盆子
- 滇茜草
- 丁香罗勒
- 倒生根
- 大泡通皮
- 大管
- 丁癸草
- 兜兰
- 杜香
- 毒鱼藤
- 大红菇
- 大脚菇
- 大茶根
- 滇南杭子梢
- 大红袍
- 大花素馨花
- 大蓟
- 大串连果
- 冬瓜子
- 杜鹃花叶
- 淡秋石
- 大横纹
- 滇绣球
- 大金银花
- 多茎野豌豆
- 对叶林
- 大扁竹兰
- 大叶仙茅
- 大叶桉果
- 大叶狼豆柴
- 戴星草
- 滇缅古柯
- 大树三台
- 大钱麻
- 大麦泡
- 冬瓜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