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南五味子根
《中华本草》:云南五味子根
拼音注音
Yún Nán Wǔ Wèi Zǐ Gēn
别名
香石藤、铁骨散、小血藤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五味子科植物云南五味子的根和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chisandra henryi Clarkevar.yun-nanensis A.C.Smith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落叶本质藤本。小枝扭曲,稍具纵棱,散生长圆形皮孔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约3cm;叶近革质;叶片阔卵形,长8-15cm,宽4-8cm,先端渐尖或急尖,基部阔楔形至平截,全缘或微波状,上面绿色,无毛,散布粉白色斑晕,下面粉绿色,稍带白霜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;单生于叶腋;花黄色,直径约1.5cm;花被片8-10,稀13,最外层花被长2-6mm,宽2-5mm,内层花被长4-7mm,宽3-7mm;雄蕊柱直径4-6mm,雄蕊多数,分离,3-4列;雌蕊心皮多数,近球形。聚合果序长达10cm,熟后红色。种子种皮明显有瘤状突起。花期5-6月,果期7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100-2300m的阔叶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南部。
性味
辛;性温
功能主治
理气健脾;活血调经。主脘腹胀痛;消化不良;痛经;月经不调;风湿痹痛;跌打扭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25g;或浸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云南红豆蔻果
- 野猪黄
- 羊肾
- 云南紫珠
- 玉簪花
- 荫风轮
- 野木耳菜
- 硬皮褐层孔菌
- 苎花
- 肉豆蔻
- 远志
- 皂角菌
- 乌蔹莓
- 乌桕
- 鳕鱼鳔
- 通骨消茎叶
- 紫麻
- 血党
- 香附
- 苏铁蕨
- 云南小膜盖蕨
- 羊屎木
- 硬骨凌霄
- 水松球果
- 蜀葵
- 降龙草
- 山丹
- 秋海棠
- 野甘草
- 胭脂木
- 苦马豆
- 菟丝子
- 楸子
- 乌鳢
- 田菁
- 小对叶草
- 铁扫帚
- 马兰
- 石楠
- 女贞子
- 牛耳大黄
- 山梅花
- 红毛菍
- 全叶马兰
- 苣荬菜
- 乌桕木根皮
- 假酸浆
- 卷丹
- 杉皮
- 冷水花
- 君迁子
- 山黄皮
- 费菜
- 核桃楸果
- 隔山消
- 黄鹌菜
- 牛耳枫枝叶
- 楮实
- 白子菜
- 毒箭羊角拗
- 柳杉
- 南天竹
- 云南鸡矢藤
- 菊芋
- 阔叶石韦
- 醋林子
- 樗叶
- 翻白草
- 云南仙人掌
- 茯苓
- 红皮云杉
- 虎尾草
- 钭叶榕
- 粉绿藤
- 大泡通皮
- 大叶白纸扇
- 野塘蒿
- 巴巴花
- 一把香
- 裕民贝母
- 羊山刺
- 大高良姜
- 过塘蛇
- 百里香
- 白扁豆
- 青藤
- 小黄鼠狼
- 益母草
- 红川乌
- 郁金
- 野葡萄藤
- 蛞蝓
- 萆薢
- 枳壳
- 榧螺
- 胆星
- 蚌花
- 飞廉
- 翻白叶
- 中华莛子藨